郭树清:精准支持六大重点领域

2021-03-03 11:33:31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0年末,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19.6万亿元,累计对6.6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在5个试点省市发放应急贷款242.7亿元,全年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目标,有力支持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  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据郭树清介绍,三年以来,全国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涉农扶贫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主动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0年底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1.5万亿元。  在数字化转型助力普惠金融方面,郭树清表示,银行业保险业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报告,中国普惠金融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电子支付、数字信贷、线上保险居于全球领先地位。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7%。五家大型银行均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明显增强。2020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超过30%,其中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  郭树清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银保监会将以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促进国民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更加精准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先进制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培育发展更多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发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银行产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保险服务。三是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业的永恒主题,毫不松懈地监控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法治,完善长效机制。四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五是实施更深层次的金融市场和机构改革,推进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畅通要素循环,激发市场活力。六是持之以恒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金融反腐败斗争,加强内部管理和自身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

查看详情 >

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毫不放松抓好春耕备耕 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1-03-03 11:28:05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3月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春季农业生产正陆续展开,农时紧、任务重。要毫不放松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加强技术指导,特别要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推动种业翻身仗起好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生猪生产,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病虫害防控。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查看详情 >

柴强委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2021-03-03 11:05:14

“这会儿正忙着完善提案呢!”电话那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柴强的语速不紧不慢,“今年的提案,仍将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柴强除了给学生上课外,其余时间都花在了田间地头、学术会议和实验室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柴强说,良种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农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甘肃作为我国三大国家级制种基地之一,柴强结合当地实际,今年提出了关于支持甘肃建设现代种业基地助推我国种业振兴的提案。  “从源头破解‘卡脖子’难题,是种业打翻身仗的钥匙。”柴强说,种业发展重在种质资源、种业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组织体系创新,而这三大创新,都离不开实践支撑,即建设高水平现代种业基地。“甘肃气候和自然环境差异大,干旱且光资源丰富,是培育良种的理想地区。”柴强说,利用现有基础,充分挖掘甘肃在牧草、中药材等特用作物种业发展方面的潜力,对全面打赢种业翻身仗意义重大。  “培育良种,一头能丰富消费者的‘米袋子’,一头能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柴强说,“希望加大扶持现有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激励种业科技力量向基地集聚,在甘肃打造我国现代种业基地先行区,培育乡村振兴的‘金种子’。”  一年来,柴强还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思考。“一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存在层次不高、链条不长、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柴强说,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生态和社会高效协调发展,才能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我要加强调研,努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查看详情 >

陈晓东大使拜会南非贸易、工业和竞争部长帕特尔

2021-03-03 10:41:58

3月1日,陈晓东大使视频拜会南非贸易、工业和竞争部长帕特尔,就中南经贸领域合作交换意见。  陈大使积极评价中南友好关系及两国抗疫合作成果,表示中方将继续支持南政府抗击疫情和实现经济复苏的努力,愿加强与南方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非洲大陆自贸区推进、5G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助力彼此经济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帕特尔部长热烈欢迎陈大使履新并感谢中方对南抗疫支持,积极评价南中经贸合作成果,表示愿与中方密切沟通协调,不断深化双边经贸务实合作,携手推动南中关系再上新台阶。

查看详情 >

有力支持经济发展 金融风险逐步收敛(权威发布)

2021-03-03 10:17:15

3月2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和有关银行保险机构负责人介绍了情况。 普惠金融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郭树清介绍,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银保监会和银行业保险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支持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正常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有关部门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完成相关保险赔付超过5亿元,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截至2020年末,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19.6万亿元,累计对6.6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全年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目标,有力支持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  数字化转型助力开拓普惠金融新局面。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报告,中国普惠金融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电子支付、数字信贷、线上保险居于全球领先地位。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7%。2020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超过30%,其中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大病保险已覆盖11.3亿城乡居民。  此外,金融领域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3年以来,全国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涉农扶贫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去年,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成效如何?  “银行业保险业风险从快速发散转为逐步收敛,一批重大问题隐患‘精准拆弹’,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郭树清说,近年来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2017年至2020年,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年均增速分别为8.3%和11.4%,大体只有2009年至2016年间年均增速的一半。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同业资产占比大幅度下降。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逐步完善,股东穿透监管明显强化。  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2017年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影子银行得到有序拆解,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不法金融集团风险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资案件得到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风险已基本控制,存量风险化解正有序推进。 精准支持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等领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郭树清说,银保监会将着力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更加精准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先进制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赵欢说,该行将对接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服务战略性科技计划、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中心和创新中心等建设,设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计划今年安排发放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贷款500亿元以上;在科技创新领域选择百家龙头企业,沿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选择1000家重点企业进行专项金融服务,今年计划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贷款投放4000亿元以上。  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领域大有可为。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说,对于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行在2021年信贷力度不减。在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方面,农行将重点抓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打好种业翻身仗等领域的金融支持。目前农行粮食安全领域贷款余额是1600亿元,今年准备再投放600亿元以上。持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查看详情 >

全国两会前夕郭树清重磅发声释放了哪些金融监管信号

2021-03-02 15:17:05

目前金融风险防范成效几何?外资涌入是否影响金融稳定?互联网平台经营金融业务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全国两会召开前,3月2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上,郭树清的发言释放了怎样的金融监管信号? 近四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相当于前12年总和  “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加大,四年处置了不良贷款相当于前12年的总和。”  郭树清表示,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2017年和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  郭树清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从银行业、保险业来说,突出的就是按照中央要求,首先把金融体系内部高杠杆降下来。过去金融体系经过一段时间长期快速发展,2017年-2020年,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年均增速都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银行业是8.3%,保险业是11.4%,大体只有2009年-2016年间年均增速的一半,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同业资产占比大幅下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绩,也决定了银行体系、整个金融体系能够平稳运行,风险总体可控。 “影子银行”的规模压降了大约20万亿  在谈到影子银行问题时,郭树清称,“影子银行”的规模压降了大约20万亿,使得金融体系比较健康、比较稳定。“ ‘影子银行 ’得到了有序拆解,过去“影子银行”规模很大,最大特征就是叫投资也好,叫理财也好,叫P2P也好,实质上还是信贷,相当于银行信贷,或者叫类信贷,就是说做银行业务又不按照银行的规则办。比如办银行有足够的资本金,这些平台没有资本约束,没有监管约束,也没有市场约束,所以问题比较严重。” 鼓励创新但必须按照金融规则实行统一监管  谈到金融科技方面,互联网平台在中国参与金融,在全世界来看,规模和范围都是最大的,取得了积极效果,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信贷、数字保险和其他方面的服务,做得是很好的,应该说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也有很多创新,我们是鼓励这些创新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求不管任何业态的金融业务,都要按照相应的规则规范、法律法规管理,不能有特殊的例外。比如要发放贷款,最近刚公布了一个银行互联网贷款办法的通知,有一些要求,比如说联合贷款,至少互联网平台方面和其他银行开展合作在出资方面、资金方面不低于30%。另外在净资产比例中占比集中度都有要求,有关规则作了规定。另外,我们还给出了一年过渡期,逐步实现。  同时,我们也有一些互联网民营银行,像蚂蚁金服下面有网商银行,腾讯下面有微众银行,四川也有一个互联网银行,我们都是鼓励发展的,但是也必须按照金融规则实行统一监管。我们不认为有什么限制、不允许他们发展的金融业务,但是我们做任何业务比如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业务,都必须按照行业相同的规则进行监管。 房地产现在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还比较强  在谈到房地产问题时,郭树清认为,房地产的问题应该说现在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还比较强,但是去年投向房地产的贷款增速第一次降到了平均贷款增速之下。“我们相信,房地产的问题会逐步得到好转。现在我们也进一步采取一系列措施,你们也可能注意到,各城市“一城一策”推出房地产综合调控举措,目的是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逐步把房地产的问题解决好。当然,我也说到‘灰犀牛’问题,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持有那么多房产,将来这个市场要是下来的话,个人财产就会有很大的损失,贷款还不上,银行也收不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经济生活就发生很大的混乱。所以必须既积极又稳妥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国外宽松货币政策副作用已经显现  “金融市场应该反映实体经济的状况,如果和实体经济差别太大,就会产生问题,迟早会被迫调整,所以我们很担心金融市场,特别国外金融资产泡沫哪一天会破裂。”  郭树清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震荡,总体下行。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把经济稳下来,宏观政策必须采取这些措施。但是在力度上,可能后果要考虑更多一些,因为它毕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现在来看,这些副作用已经逐步显现。当前,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高位运行和实体经济严重背道而驰。 外资流入规模和速度在可控范围内  发布会上,郭树清表示,现在的经济已经高度全球化,中国的经济和其他国家经济也密切相连,外国资本流入中国的数量明显增加,增长也比较快。中国还在恢复正常的增长,资产价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其他国家相比利差比较大,流入外国资本是必然的。目前来看,流入的规模和速度还在可控范围内。银保监会也在研究采取更有效的办法,一方面鼓励资本要素跨境流动,越来越开放;另一方面又不要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太大的波动。 继续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  “中国的金融怎么管理,金融机构的行为规范必须按照中国的规则办,就像在美国的金融机构按美国的规则来办一样。美国对中国的内政进行了很多的干预,我们认为是毫无依据的,是没有道理的,也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坚决反对,中国银保监会和整个银行业、保险业系统都不会执行美国的法律和法规,必须执行中国的法律法规。”  在谈及美国制裁及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时郭树清表示,国内公众包括一些干部、知识分子,都很关心外资进入会不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很多的干扰和破坏。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这些外资机构在中国的经营总体上还是严格按照中国法律来办事的,在这个市场无论是总资产还是贷款,还是存款,绝对额都是上升的,占比是下降的。比如外资银行现在只有1%左右,过去有1.3%、1.4%的时候,现在占比是下降的,全部的外资银行在中国今年占比只有1%左右,对中国的竞争市场是非常有限的。保险公司要多一些,6%左右,影响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继续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共同发展。 金融科技公司也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如果金融业务是在网上开展,互联网平台办的银行、小贷公司或者是消费金融公司,必须和其他的金融机构一样,要有充足的资本。”  在谈及金融科技公司监管时,郭树清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也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考虑到历史的原因,给予了一个过渡期,最多两年,都回到正轨上来,所有机构都要受资本约束的要求。“有的项目是到今年年底;有的是到明年年中;因为过去一些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特别是低端客户,要求比较低,提供助贷,我们不想影响这些客户,让这些客户还能继续稳步得到贷款,过渡时间可以再长一些”,在谈及最长两年过渡期时,郭树清表示。 2020年对银行保险金融机构累计罚没金额22.8亿元  在介绍强监督强监管情况时,郭树清表示,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金融反腐败斗争,强化监督执纪,一批官商勾结、利益输送、违法侵占的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严格执行公私分开、履职回避和监管问责,2020年银保监系统共纪律处分164人。加快补齐监管短板,堵塞制度漏洞,2020年完成61项监管规章制度建设。重拳治理乱象,保持案件处罚问责高压态势,2020年处罚违法违规银行保险机构3178家次,处罚责任人员4554人次,罚没金额合计22.8亿元。推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清退、赔付消费者177亿元,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0年债转股落地金额1.6万亿元  在介绍金融风险防范成果时,郭树清表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风险已基本控制,存量风险化解正有序推进。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平稳处置。到2020年末,全国组建债委会2万家,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金额1.6万亿元,500多家大中型企业实施联合授信试点。

查看详情 >

国家电网“碳中和”行动方案出炉:到2025年实现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50%

2021-03-02 14:42:26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日讯 国家电网公司3月1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推动配套电源加快建设,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到2025年,实现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达到2.8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2020年下半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随即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明确的“碳中和”行动方案,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大唐等能源央企也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  国家电网表示,要充分发挥电网“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加快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推进能源电力行业尽早以较低峰值达峰。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电网已累计实现替代电量867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散烧煤4.8亿吨、减排二氧化碳8.7亿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左右。  此次,方案提出,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十四五”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分布式光伏达到1.8亿千瓦,并且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  方案还提出,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加快已开工的4163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十四五”期间,再安排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到2025年,抽水蓄能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积极支持煤电灵活性改造,尽可能减少煤电发电量,推动电煤消费尽快达峰。支持调峰气电建设和储能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动发展“光伏+储能”,提高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  对于如何扩展消纳空间?方案指出,加快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深化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采用灵活价格机制促进清洁能源参与现货交易。完善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省间交易体系,积极开展风光水火打捆外送交易、发电权交易、新能源优先替代等多种交易方式,扩大新能源跨区跨省交易规模。  同时,国家电网还表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实施“新跨越行动计划”,同步推进基础理论和技术装备创新。针对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点,加快电力系统构建和安全稳定运行控制等技术研发,加快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等技术装备研发,推进虚拟电厂、新能源主动支撑等技术进步和应用,研究推广有源配电网、分布式能源、终端能效提升和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制,推进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责任编辑:王婉莹)

查看详情 >

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6% 连续12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2021-03-02 14:37:58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6%、51.4%和51.6%,比上月回落0.7、1.0和1.2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扩张态势。  相关:3月1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2月企业经营预期普遍好转,意味着近两个月PMI指数下行属于短期波动,不会影响经济复苏大局。预计3月各项PMI指数将会出现反弹,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有望冲高至17%-18%左右。 点评:  由于今年春节假期在2月中旬,因此,假日因素对本月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景气水平较上月回落。具体来看,数据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产需扩张步伐有所放缓。2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9%和51.5%,较上月回落1.6和0.8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需两端扩张力度有所减弱,但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从行业情况看,制造业景气面保持基本稳定,多数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其中,医药、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指数高于制造业总体,且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表明相关行业产需两端扩张较快。二是进出口景气度有所下降。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8.8%和49.6%,低于上月1.4和0.2个百分点,主要受春节期间企业生产、采购活动放缓等影响,制造业外贸业务较上月有所减少。三是价格指数继续高位运行。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影响,本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6.7%,连续4个月高于60.0%。从行业情况看,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超过70.0%,企业采购成本压力持续加大。同时,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助推出厂价格指数进一步上涨1.3个百分点至58.5%,为近期较高水平。四是就业增速有所放缓。2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8.1%,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当前就业增速连续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疫情和春节因素的短期影响。不过,与制造业不同,服务业和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分别比上月回升0.5和1.4个百分点至47.4%和54.2%,反映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

查看详情 >

两会时间开启 这些重点值得关注

2021-03-02 14:32:29

全国两会时间开启。  据新华社3月1日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当日同步公布了全国政协会议的主要议程,包括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此前官方报道显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京召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2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会议表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在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的极大不确定性,这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不再预设GDP目标,取而代之的是以就业等为代表的民生指标。目前,疫情对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扰动已在逐步消退,但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仍不容忽视,2021年中国GDP增长目标还要不要设、怎样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成为两会前的热议话题。  而且,每年两会期间,社保、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都备受社会关注。经过新冠疫情的考验之后,我国民生制度的不足和短板亟待在下一步改革中加以弥补。 GDP增速目标还要不要设?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均认为,2021年经济增速基数效应明显,大概率不设置具体GDP增速目标。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受疫情影响导致的GDP增速“大坑”将对2021年的经济增长产生读数“陷阱”,预计2021年实际GDP增速将至少超过8%。如若全国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设置6%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显得多此一举且并不十分符合实际情况;而若设置8%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又会导致2022年面临大幅下调经济增速目标的境况,会引发社会民众和市场不必要的担忧。因而预计2021年全国两会大概率不设置具体GDP增速目标,以“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总体目标的表述。不排除在“十四五”展望内容隐性给出经济增速软目标的可能性。  一位业内权威专家此前曾对记者表示,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无法确定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预测2021年也不会定具体目标,而如果定一个区间目标则意义不大。  另外,明明还表示,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即便出现具体增长目标数字,往往也伴随“左右”“区间”等更具弹性的灵活表述,折射出官方正淡化对经济增速目标的过度强调。  在民生就业方面,由于互联网经济催生出大量新型就业岗位如电商、快递等,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法律和社会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民建中央《关于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提案》提出,现在新业态劳动者存在如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不明确、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缺失、与新就业形态相关的劳动监管薄弱问题,建议制定《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条例鼓励平台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政府提供一定社保补贴等。  全国工商联则提出,重新界定雇佣关系。明确政府和平台、劳动者、使用者在新就业形态中权利义务,使各方责权利清晰。  在社会保障方面,今年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将有一系列动作。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全国统筹和退休制度改革是今年应该推进的两项重要改革,也将是今年两会期间的两个热点。 货币政策稳健取向是否会变?  从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内容均强调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战略定力。谈及2021年的货币政策,多位业内专家预计,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突出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强调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实际上,货币政策“不急转弯”基调早已明晰。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明确表示,2021年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四季度例会提及是“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前述政治局会议强调,实现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更是被市场看作在两会前对2021年宏观政策的定调。  明明预计,2021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的主趋向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第一财经表示,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奠定了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强调精准灵活、合理适度,这一基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会进一步体现。无论从经济增速、通胀水平、就业状况来看,货币政策总体还是会保持一个稳健基调,重点还是要加大结构性的支持力度。  “中小微企业还面临着经营困难,从信贷政策看,还会进一步延续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创新、绿色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温彬称。 财政政策亮点多  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备受市场关注,这包括了四五十万亿元的财政资金怎么花。 对于企业来说,今年是否还能享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答案是肯定的。  财政部部长刘昆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今年保持一定的减税降费力度,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帮扶企业,再“送一程”。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从财政可持续性和当前经济形势来看,今年减税降费规模不会像去年那么大,但估计也会超过1万亿元。  此前一些制度性减税降费举措将在今年持续发力,这包括此前增值税税率下调、个税减税和社保降费等举措。而去年疫情期间出台的一些阶段性减税降费举措也有望在今年延续。  第一财经记者多方了解到,去年底到期的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征收增值税政策和交通、生活服务、电影等困难行业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继续执行,但执行期限尚未确定。这有望在这次全国两会上明确。  多位财税专家表示,下一步我国还会结合税制改革来进一步推进制度性减税降费。比如增值税税率三档简并为两档,个税进一步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等,社保费率仍有一定下调空间,企业所得税税率可以适当下调。  除了减税降费外,为了稳投资稳经济,积极财政政策仍会保持一定的支出力度,地方政府仍保持一定的举债规模,但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债务增速将放缓。 而今年财政支出的重点,依然是民生领域。  “财政收支压力再大,也要坚决保障好民生支出。”刘昆说,2021年,财政部将继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为了及时足额将民生补助等资金拨付给老百姓(603883,股吧),去年试水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在今年进一步完善,资金范围扩大,监管更加严格。  今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涵盖了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28项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如果按照2020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据估算,直达资金规模约2.7万亿元。  施正文表示,目前除了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外,地方相应的转移支付资金也按要求需要纳入直达资金范围,因此保守估计今年各级财政直达资金规模超过3万亿元。另外还有相当一笔资金是参照直达管理。直达资金主要是用于市县基层,目前这一规模符合财政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和适应当前财政体制,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基层“三保”。  另外为了防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也将更加严格,尤其是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查看详情 >

郭树清: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

2021-03-02 14:26:22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会上指出,2021年银保监会将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  郭树清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银保监会将着力做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更加精准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先进制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  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培育发展更多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发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银行产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保险服务。  三是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业的永恒主题,毫不松懈地监控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法治,完善长效机制。  四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  五是实施更深层次的金融市场和机构改革,推进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畅通要素循环,激发市场活力。六是持之以恒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金融反腐败斗争,加强内部管理和自身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2021008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