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稳中有进,看广东作为
2022-07-29 09:29:11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对经济循环具有牵引带动作用。在全国第一消费大省广东,今年上半年,全省商务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围绕政策引导、活动带动、助企纾困等重点工作,以系列硬招实招,全力扩内需促消费,在稳住经济大盘中充分发挥了消费的“压舱石”作用,持续释放全国第一消费大省的消费潜力。
广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劲松表示,广东省商务厅将立足广东优势和实际,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一步畅通双循环,为企业解难纾困,出实招、打硬仗、求实效,为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助力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据统计,1-6月,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万亿元,同比增长0.9%,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占全国总量比重10.31%,总量保持全国第一。从总体上看,上半年广东消费虽受疫情多发频发等因素影响,但在全省商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安排经费超20亿元,全力扩内需促消费,实现了消费市场稳中有进。
据了解,2022年以来,广东省商务厅坚持落实“两稳一促”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狠抓中央、商务部各项政策落实,狠抓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落实,着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精准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全力落实“双统筹”,为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贡献广东商务力量。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建设
广东构建四个层次消费枢纽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工程”是广东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之一。自去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出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全面部署推进贸易强省建设以来,广东省商务厅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不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建设实现“加速跑”。
第一层:紧扣国际、聚焦消费、突出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引领“双城效应”明显
7月19日,广州迎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周年。过去的一年,广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实现消费氛围营造与品牌打造有机结合、服务能级提升与产品质量优化并重、国际范与烟火气相得益彰的良好发展局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在广东省商务厅的指导下,广州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培育标志性品牌活动、软硬配套设施、促消费新政策新举措等方面的14条案例做法被纳入商务部首批培育建设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2022年上半年,广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8亿元,同比增长1.9%。
作为华南第一商圈,广州天河路商圈是不少外地游客的必逛之地。今年“五一”假期,天河路商圈人流量达798.3万人次,日均客流量159.66万人次;6月以来,通过抢抓“六一”、端午等节庆节点,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天河路商圈端午假期日均客流量183万人次,环比“五一”假期增长15%,正佳、天河城等重点商贸载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50%。数据显示,天河路商圈中的正佳广场、太古汇销售额连续7年位列全国购物中心前15名;天环广场、天汇广场两个商场2021年的销售总额超过70亿元,年客流量达到4200万人次……这些广州商圈中名副其实的“顶流”,都是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底气所在,也是广州聚焦开放融合,形成凸显城市底色的国际化消费环境的一个个缩影。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国际”二字上该如何做文章?从广州市商务局了解到,广州通过依托湾区、协同港澳,形成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显著特点和最大优势。广州启动了湾区协同、共建共享的消费核心引擎,协同香港贸发局建设线上服务平台“湾区经贸通”,提供港人港企到穗发展营商投资政策资讯;加强与港澳地区消费维权组织的合作与信息共享,探索性开展大湾区跨域消费纠纷网上调解工作;开出全国首批RCEP原产地证书,大大提升了本地制造产品出口的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广州还将强化与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现代服务、消费金融、旅游休闲、中医药等产业合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大协同、创新资源大集聚、国际交通大枢纽、国际贸易大通道、消费潜力大释放优势,更好汇聚全球消费资源、吸引全球消费人群。
在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样是促消费工作中的“关键词”。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8.12亿元,较上年增长9.6%。进入2022年,深圳蹄疾步稳,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商务厅指导深圳市商务局,于今年2月18日印发实施《深圳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建设国际一流商业载体、集聚全球优质商业资源等7项26条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硬招,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和“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消费高地。
据统计,6月当月,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引领“双城效应”明显。
第二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消费市场发展
除支持广州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深圳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外,广东省商务厅结合广东城市定位、消费水平、区域分布等,确定支持珠海、汕头、佛山、韶关、东莞、湛江等六市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从广东省商务厅获悉,为带动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周边市消费发展,广东为每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专门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社区商业、培育商贸流通领军企业等,更好发挥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工程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目前,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具体情况如何?在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粤东中心城市汕头,中心城区已汇聚了万象城、苏宁广场、群光汇、万达广场、卜蜂中心、东厦100、星湖城等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品牌入驻。当前,汕头正从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增强消费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着力,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再添“一把火”。
在同样作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粤西中心城市的湛江,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湛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湛江市正加快培育建设区域特色突出,有效衔接琼桂、辐射粤西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市场消费再上新台阶,为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作出新贡献。
第三层:构建广东步行街(商圈)“2+16+52”发展格局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建设进程中,“打造一批高品质商业步行街和特色商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提到广东最具特色的步行街,“千年商道”北京路必然“榜上有名”。去年7月,广州北京路步行街被商务部评为“全国示范步行街”,地标经济、后街经济、小店经济、非遗经济、夜间经济在这里“开花结果”,2021年全年,北京路步行街累计客流量8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6%;累计营业额137.8亿元,同比增长23.3%。
随着广州非遗街区开街,元宇宙非遗街区同步上线,北京路成为全国首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开放的非遗街区。目前北京路已进驻中华老字号12家、非遗项目35个,同时引入星巴克广府文化概念体验店、TOPTOY亚洲潮玩新品牌集合店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着力将北京路打造为突出岭南特色,传统与现代交融、国潮品牌与国际时尚交相辉映的全国示范步行街。
而在深圳,日均人流量超30万人次的东门步行街,则是大多数深圳人提起购物时想到的首选地。经过积极争取,东门步行街已于2020年7月成功列入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当前,深圳正高位推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商业运营等各项工作,通过充分挖掘东门步行街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深圳记忆”消费IP,丰富东门步行街的业态功能,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主导”,集聚一批中华老字号、港澳特色品牌、国内外优质品牌,将东门打造为时尚产业首发地、下店上厂一体化产业链、国内外优质品牌首店和橱窗、数字经济和文创产业创新地。
此外,佛山岭南天地、珠海华发商都、潮州牌坊街、东莞鸿福路商圈等广东省内各地市的地标性商圈,也都在广东省商务厅的指导之下,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造提升工作。在积极指导深圳东门步行街加快改造提升试点工作任务的同时,广东省商务厅按照“国家级示范1000万元、省级示范125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北京路步行街和16条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进一步优化升级;并制定《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评审办法》,启动第三批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评选,目前已有52条步行街(商圈)培育成熟参加评审;启动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培育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题调研,选育广州天河路商圈等一批商圈、商店启动建设工作。
“当前,广东形成了‘2+16+52’步行街(商圈)发展格局,步行街(商圈)是人、货、场的聚集区,就像丰厚的土壤,是培育消费市场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的最佳环境。”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第四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商贸聚集区
商贸聚集区是步行街(商圈)的雏形。在推动商贸聚集区发展、重点培育广东“老字号”发展方面,广东制定了《广东省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和《广东省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同时,组织广东“老字号嘉年华”活动,重点策划组织“2022中华老字号博览会暨粤港澳大湾区老字号文化博览会”“老字号品牌保护与发展论坛”,建设“老字号数字博物馆”。
据悉,接下来,广东省商务厅将持续指导各市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一批老字号、餐饮、夜经济、商文旅融合消费聚集区,一方面向步行街(商圈)发展,一方面立即整合当地资源促进消费。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广东已经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示范步行街(商圈)、商贸聚集区四个层次消费载体,构成全省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今年,广东省级财政专门安排1.4亿元消费枢纽建设专项资金,其中包括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项目6000万元、步行街(商圈)改造提升项目3000万元和促消费奖励项目5000万元。
全省各地市同步发放消费券
促进消费迅速回暖
“你抢到消费券了吗?”是广东居民日常交流中最常听到的问话之一。在整体购买力向来稳居全国前列的广东,一波接一波的消费券“福利”,又为广东促消费工作带来了哪些亮眼成绩?
据悉,通过制定《2022年广东消费券发放工作方案》,广东省财政拿出6亿元支持全省21个地市围绕零售、餐饮、文旅、住宿、体育5个领域发放政府消费券,计划发放消费券近17亿元。从“五一”小长假消费旺季开始,截至目前,全省已发放政府消费券超12亿元,其中财政支出超8亿元,拉动消费额近80亿元,财政支出拉动比约10倍。
“广东消费券发放范围覆盖面广,受益人数多,可以有效引导居民出门消费,只要人出来,除了用券,肯定还会有衣食住行其他消费,企业就能盈利,企业就稳住了。”据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券政策推出后,5月中下旬起,叠加疫情防控形势稳定,消费迅速回暖。6月份,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等大市消费实现较快增长,为全省一举扭负为正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广东将继续组织发放消费券,争取全额度发放;持续鼓励各市增加投入、提高使用率、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使用方式、做好统计分析,同时严厉打击“黄牛党”,掀起下半年全省消费热潮。
完善促消费政策措施体系
打好“汽车+家电”大宗消费组合拳
显而易见,消费券是短期内刺激消费快速回升的有效手段,但从长远来看,对长期政策措施体系的制定和运用,才是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根本。为此,今年以来,广东推出《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推动省财政安排促消费专项资金21.8亿元,推出鼓励汽车消费、发放消费券、推动家电消费和开展“有奖发票”活动四项促消费有力举措,在全国率先推出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购车补贴等活动。
除此之外,广东还出台《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方案》《广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指导8个市针对零售企业出台疫情防控补贴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增强商贸企业获得感。
在一系列政策“及时雨”的带动下,1-6月,广东省汽车销售量增长0.4%,较1-5月汽车销售量增长量提高5.5个百分点;家电销售量增长3.2%,较1-5月家电销售量增长量提高6.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汽车和家电上半年零售总额3059亿元,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个百分点。
据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受疫情反复影响,汽车销量整体波动较大。但随着广东省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活动、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取消“国五”限迁政策以及各地市相关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相继出台,在政策和促销的双重作用下,提振了汽车消费信心。6月全省汽车销量开始恢复增长,环比增长16.6%。
“今年上半年,广东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取得的销量成绩应该说最为瞩目,1-6月全省新能源汽车零售量为31.4万辆,同比增长117.3%,占全省汽车零售量的27.3%。”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道,这离不开广东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给予的减免购置税、财政补贴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家电消费方面,《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各市组织家电等生产、销售企业推出惠民让利促消费活动,重点鼓励加大对绿色智能家电、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的促销力度,推动广东省家电升级换代。
“进入5月以来,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促消费政策以及618大促,5月和618期间,冰箱行业销量实现了由负转正,释放了市场恢复的信号。”广州万宝集团冰箱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益于广东省出台的社保缓缴政策,万宝冰箱预计2022年下半年缓缴金额600万元,并预计收到稳岗补贴金额14万元。政策的及时出台在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的同时,对企业在稳岗就业、引进人才、新品研发、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强产品竞争力发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全省性促消费活动 月月有亮点
5年沉淀擦亮广东“4+N”主题消费节庆活动品牌
7月27日,由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地方省级政府主办的2022年“中华美食荟”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旨在以餐饮为载体,推广中国美食文化,助推消费全面复苏。这一全国性餐饮行业活动选择在广州启动,也让全国目光再度聚焦粤菜,聚焦广东在促消费方面的作为。
事实上,为持续活跃消费市场,从2017年开始,广东省商务厅打造了广东“3.21买汽车、家5.20、9.28食在广东、12.3买年货”四季促消费节庆品牌,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年。今年以来,广东省商务厅积极搭建促销平台,持续擦亮广东“四季促消费节”活动品牌,穿插举办其他全省性主题促消费活动,形成广东“4+N”全省消费促进主题系列活动,真正做到促消费活动“月月有亮点”。
具体来看,今年1-2月成功举办了春节“123买年货”、3月举办了春季“321”汽车消费节、4月举办了2022广东便民促消费活动、5-6月举办了夏季“家520”消费节、7月启动了全省夜经济消费节,百家协会同步、千家平台联动、万家企业参与,同时组织各地市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月月掀起消费高潮,全省联动营造全社会消费氛围,提振商贸主体和人民群众消费信心。
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便民消费和县域商业体系激活消费
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促进城乡便民消费”是商务部门需要重点攻克的方向之一。把城乡便民消费工作做好,既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各地积极推进消费商圈建设、开展步行街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持续进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风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更加便利,业态融合发展,广东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走在全国前列,便民消费圈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据统计,目前广东全省便利店超过12.5万家,超市近3万家,家政服务企业近9万家,药店超3万家,餐饮企业超123万家,遍布全省的便利门店业态丰富多样,正努力打造成为广东促进便民消费的主阵地、零售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抓好商贸流通,是促进经济循环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加快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中,除了全力促进城乡便民消费之外,广东还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据了解,通过研究制定《广东省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广东大力推进解决流通领域供应链发展突出问题,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
在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工作中,广东积极推荐广州、深圳入选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推荐深圳越海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入选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通过示范引领,推动行业形成合理分工、高效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供应链格局。
此外,积极完善城乡配送网络,畅通市县镇村四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印发《广东省农村物流建设发展规划》《广东省加快建设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促进农村物流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广东省商贸物流服务在乡镇级已经完全覆盖,村一级覆盖率达90%左右。
谈及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就不得不提到近两年在商务工作中高频出现的词汇--县域商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为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加快发展,广东通过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不断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通过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共同配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等系列举措,积极推动农村快递物流提质增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冷链物流方面,近年来,广东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不断加强冷链设施装备和冷链技术的升级改造,冷藏、冷冻、冷运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广东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成库容目前超过500万吨,居全国第二。
据悉,目前,广东省商务厅还正抓紧研究制定《广东省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实施意见》,不断优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撑。
保供稳价安民心 广东商务在行动
保供稳价是商务系统长期的工作重点,尤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类生活物资能否确保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更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广东省商务厅牵头承担省生活物资保障组工作,通过制定《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暴发生活必需品保供应急工作预案》《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封闭、封控区域生活物资供应工作指引》,印发《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封闭、封控区域生活物资供应响应流程》《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封闭、封控区域生活物资供应一线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向全省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派发4000本工作指引汇编手册并做好指导培训,进一步夯实生活物资保障制度基础。
今年3月份以来,广东省内包括深圳、东莞等多个地市出现形势较为严峻的本土疫情。作为保供应的重点部门,广东省商务厅积极组织各成员单位、各地市及时、高效、规范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满足各地市民尤其是疫情发生地区居民的日常基本生活需求,有力确保了全省及各市各个封控管控区域生活物资供应充足、运输通畅、价格平稳。
“下半年,广东省商务厅将围绕消费工作重点,严守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两条底线,一方面努力推动消费提质增效,一方面努力夯实消费基础减少疫情影响,为全国消费工作大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