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打压消费热情 日本家庭支出连降两月

2023-02-08 09:30:23

日本政府2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物价上涨令消费承压,2022年12月日本家庭支出同比下降1.3%,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环比下降2.1%,创近一年来最大月度降幅。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日本家庭平均花费328114日元。12月日本家庭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1.3%,不及经济学家此前预测;11月的降幅为1.2%。经季节性调整后,12月日本家庭支出环比下降2.1%,为自2022年2月下降2.8%以来的最大月度降幅。 日本家庭支出是反映日本私人消费情况的关键指标。路透社报道称,去年以来,随着日本对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的放宽,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半以上的私人消费支撑了经济。日本政府2022年3月取消了所有国内限制措施,并于10月放松了边境管制,加之疲软日元的支撑,提振了日本旅游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日本通胀水平创逾40年来最高水平,限制了国内消费支出。 高通胀背景下,日本人工资增幅追不上物价上涨速度。日本厚生劳动省2月7日公布的初步报告显示,2022年日本月平均名义工资为326157日元,上涨2.1%,为1991年增长4.4%之后的最大增幅,但由于通胀水平超过了名义工资的增长,2022年经通胀调整的实际工资比上年下降0.9%。 厚生劳动省数据还显示,因冬季奖金大幅增加,日本2022年12月名义工资较上年同期增长4.8%,创1997年以来最大增幅;日本当月实际工资较上年同期增长0.1%,这是自2022年3月以来的首次增长。 彭博社报道指出,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官员此前一再强调,要提高工资以支持伴随着温和通胀的经济增长。但2022年12月实际工资的微弱涨幅表明,考虑到通胀因素后,日本的工资增长仍远不能为家庭提供额外的消费能力。 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经季节调整后为104.1,同比上升4%,涨幅为1981年12月以来最高。至此,日本核心CPI已连续16个月同比上升。 报道还指出,由于工资走势与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密切相关,日本名义工资的大幅增长可能引发市场猜测,日本央行将在新行长的领导下调整或退出长期以来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现任行长黑田东彦将于今年4月卸任,日本政府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提名黑田东彦的继任者。

查看详情 >

澳大利亚央行加息25个基点至3.35%

2023-02-08 09:30:23

澳大利亚央行2月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35%,以抗击高通胀。 据外媒报道,这是澳大利亚央行连续第九次上调基准利率,这一决定符合市场普遍预期。目前该央行基准利率已达到2012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澳央行主席菲利普·洛当天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发布声明称,高通胀加剧了民众的生活困难,也损害了经济的正常运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直在努力将通胀率控制在2%至3%的目标区间,同时希望避免造成经济衰退,但实现经济“软着陆”的道路仍然很窄。预计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率,以确保通胀回到目标水平。 澳央行预计,2023年澳大利亚通胀率将降至4.75%,2023年和2024年澳大利亚经济平均将增长1.5%。 据报道,在该利率决定公布后,澳元兑美元一度上涨0.9%至0.6946,三年期澳大利亚国债收益率上涨13个基点至3.23%。 法新社报道称,与大多数抗击通胀的国家一样,澳大利亚面临一个微妙的平衡,既要控制物价,又要避免措施过于激进而引发经济衰退。新冠疫情暴发后,澳央行曾三度降息,将利率降至0.1%的历史低位,但随着国内通胀水平不断攀升,澳央行自今年5月以来连续加息。目前已累计加息325个基点。 路透社对31名分析师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9名分析师预计利率将在3月达到3.6%的峰值,并将全年保持不变。 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澳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9%,同比上涨7.8%,同比涨幅创1990年以来新高。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表示,通胀仍将是2023年澳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持续加息给澳民众家庭支出和房地产市场带来显著影响。高通胀加剧民众对生活成本的担忧,而央行加息预期进一步拖累消费者信心。澳大利亚各大城市房屋价格连续数月下跌,高利率的抵押贷款也面临违约风险, 市场研究机构罗伊·摩根去年估计,五分之一的澳大利亚家庭面临抵押贷款压力,可能难以偿还债务。

查看详情 >

丰富场景 多地提振消费妙招频出

2023-02-08 09:30:23

● 本报记者 连润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的一家咖啡店前,顾客们坐在木椅啜饮咖啡,享受午后阳光;夜晚的前门大街灯火辉煌,灯光中“老字号”迎来送往;从南国到北地、滨海到内陆,各类购物节活动接踵亮相…… 在将促消费放在重要位置的2023年,多地政府在丰富消费场景上妙招迭出,通过组织开展外摆试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举办多主题购物节等方式,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激发消费潜力。 支持“外摆经济” 2月7日,星期二,下午,三里屯人来人往。在一家咖啡店前,三三两两的顾客坐在木椅上。不时有顾客经过咖啡店,选择在店前的椅子上稍作休息、点单消费。 “外摆确实能起到促进点单的作用,现在天气比较冷,效果还不太明显,要是到了夏天,就会有效果了。”咖啡店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外摆更易吸引路人。有时,店外的座位满了,顾客会进入店内消费。 消费者的体验也证实了外摆的作用。“本来没喝咖啡的打算,但看到外摆,就想坐下来休息一下,感觉十分惬意。”顾客李晓(化名)告诉记者。 在三里屯太古里建筑的外侧街道上,四个“小方块”依次排布。“在申请获批准后,去年9月我就在这里摆摊了。这里是南区,北区也有外摆的区域。”某茶饮店员工告诉记者。 外摆更贴近潜在消费者,在线下活动放开后,成为一些城市催旺“烟火气”的新招、妙招。北京市日前发布的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显示,北京将制定实施商圈外摆经营管理规则,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 此前,已有不少地方先行一步,支持外摆经营。例如,2022年12月,江苏无锡发布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八条支持措施,其中明确鼓励打造外摆示范街区,支持各类主体适度设置外摆点位,并简化优化许可(备案)流程。 “通过外摆的形式可有效展示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体验商品,也可创新各种场景,从而起到促销售作用。”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希东表示,优秀的外摆经济可帮助一些特色街区整体性打造更具标识度和吸引力的特色消费空间、文化韵味,促进城市市井文化、特色文化繁荣发展。 “点亮”夜间经济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夜,在北京前门大街,不少商铺推出特色花灯展,多家老字号前排起长队,悬灯结彩,人潮涌动,构成一副美丽夜景画卷;湖南郴州苏仙区裕后街灯火辉煌,夜景迷人。裕后街是当地现存最古老的一条街,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夜间经济让老街焕发新活力;夜幕降临,伴随着“嘟……嘟……”的汽笛声,宜宾市民登上“长江宜宾号”游船夜游三江,沿线两岸风景尽收眼底,让游客一饱眼福。 如果说“外摆试点”从空间上拓宽消费场景,夜间经济则在时间上创造更多消费机会。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的发展规模逾40万亿元,夜间消费模式更为多元,“00后”群体成为夜间消费主力军,夜间经济也由此成为政府促消费发力点之一。 上海发布的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商业地标。江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省级示范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街区创建工程。辽宁出台的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对评定为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给予30万元以上资金支持。 “活跃夜经济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促进夜经济发展,让消费市场重新燃起烟火气,释放新的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认为,应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市区联动、部门互动、多方参与的夜间经济公共服务格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改善夜间交通、照明等系统,创新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社会管理方式等。 “周周有场景” 为期一个月的第十一届广州国际购物节不久前圆满收官。购物节期间,天河主会场超100场系列消费活动轮番登场,贯穿起元旦、春节,并延伸到元宵节实现“三节”联动;山东将于2月16日至20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3“老字号新春购物节”,围绕当前国潮流行趋势打造节庆消费新场景。 举办购物节正成为促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商务部此前表示,将2023年确立为“2023消费提振年”,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会同相关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安排近300场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 记者注意到,举办购物节被写入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促发展稳增长文件中。例如,江苏出台的《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指出,持续办好苏新消费四季主题系列购物节,省级商务发展资金给予专项支持;上海明确,办好第四届“五五购物节”;天津推出的《2023天津消费年活动方案》将2023年确定为“天津消费年”,贯通全年促消费,打造海河国际消费季、夜生活节等重点消费节庆。 专家分析,购物节不仅是社会消费的一次性释放,更重要的是为供需联动提供纽带。借力购物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补齐供需短板,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已成为扩大内需、增强市场活力的关键点之一。

查看详情 >

本周超万亿逆回购到期 央行加量操作 “熨平”流动性

2023-02-08 09:30:23

春节后,公开市场工具到期量相对较大,央行适度提高逆回购操作规模,引发市场关注。 2月7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930亿元逆回购操作。2月以来,有大量逆回购到期,央行适当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合理对冲、灵活调控,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流动性再次呈现边际收敛,资金利率有所上涨。当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集体上涨,其中,隔夜Shibor报2.2410%,上涨45.90BP(基点)。银存间质押式回购也多数上行,其中,1天期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上行46.67BP报2.2791%,创一年多新高。 多位市场专家对记者表示,市场利率有所上行主要是近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到期量相对大,资金净回笼对资金面有所扰动。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央行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畅通货币政策传导,资金面将继续维持松紧得宜、稳健中性的状况。 央行连续进行大额逆回购操作 2月7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93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天有471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780亿元。 春节后,央行连续进行大额逆回购操作,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17810亿元。其中,1月28日至2月7日分别进行逆回购2220亿元、1280亿元、1730亿元、4710亿元、1550亿元、660亿元、230亿元、1500亿元、3930亿元,多为千亿级的操作规模。 与此同时,由于到期逆回购较多,也实现较大规模的资金净回笼。1月28日至2月7日期间,有33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15190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近日公开市场工具到期相对大,央行也适度提高了逆回购操作规模。面对不同到期规模、不同资金需求的市场情况,央行灵活操作,适度加大短期资金投放,平稳资金面,也释放央行将持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信号。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也对记者说,节前央行通过提高逆回购操作规模、启用不同期限逆回购工具等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灵活安排操作数量和资金期限,这部分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将在短期内集中到期并自然收回。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一周(1月16日至1月20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实现净投放20450亿元,创单周历史纪录。 资金利率全线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千亿级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市场利率有所上涨,引发市场关注。 2月6日、7日两日,Shibor全线走高,受单日大额净回笼影响,流动性现边际收敛,市场利率有所上涨。 2月7日,隔夜Shibor报2.2410%,上涨45.90BP;7天Shibor报2.0860%,上涨7.90BP;14天Shibor报2.0530%,上涨9.70BP;1月Shibor报2.1840%,上涨1.00BP;3月Shibor报2.3600%,上涨0.10BP。 同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1天期品种加权平均利率上行46.67BP报2.2791%,创2021年9月以来新高,7天期上行13.55BP报2.1394%,14天期上行14.21BP报2.112%,1月期上行20.84BP报2.2845%。 谈及市场利率情况,周茂华表示,近两日市场利率有所上行,主要是受到近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到期量相对大,资金净回笼对资金面的扰动影响。 “但从近日市场利率整体处于政策利率下方附近波动的走势来看,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预期整体保持平稳。资金面松紧适度的状况未发生变化。”周茂华认为,近期尽管央行逆回购操作频繁,资金实现净回笼,但从市场利率水平和波动情况看,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预期平稳。 市场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 市场预计,央行将继续根据流动性供求形势,灵活实施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据统计,本周内(2月6日至2月10日),公开市场将有超万亿元规模逆回购到期,其中,6日5230亿元(包括4日、5日周末到期顺延的)、7日4710亿元、8日1550亿元、9日660亿元、10日230亿元,累计将有12380亿元到期。 “从历史经验看,节后短期市场流动性会有所收敛,但国内财政、货币政策偏积极,央行呵护资金面,市场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周茂华分析,预计后续央行将关注短期扰动因素与市场利率,运用多种工具灵活调节,满足金融机构资金需求,平抑短期资金面波动。 庞溟认为,为及时回补流动性缺口,近期央行将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持续保持一定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进行前瞻操作、精准调节、有效调控,适时适度注入流动性,做好做细流动性跨周期调节,避免逆回购大规模到期对市场资金面和资金市场利率可能带来的短期扰动,以保证资金面平稳和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市场预期稳定,促进货币市场利率以逆回购利率为中枢合理平稳运行。 庞溟表示,除了春节后现金回笼与中长期资金到期等因素外,本月其他流动性扰动因素主要包括缴税、财政债净缴款、存款缴准等。但参考往年数据,2月与3月均为缴税常月,预计2月与3月缴税、政府债净缴款和缴准规模较小,对流动性的影响相对可控。

查看详情 >

四连升! 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 3.18万亿美元

2023-02-08 09:30:23

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45亿美元,较2022年末上升568亿美元,升幅为1.82%。 这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连续四个月上升。 外汇局表示,1月,受全球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呈回升态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具体来看,1月,货币方面,美元汇率指数(DXY)下跌1.4%至102.1,非美元货币总体上涨。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Total Return Index USD Hedged)上涨2.3%;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6.2%。 对于外汇储备规模未来的趋势,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往前看,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央行货币紧缩影响进一步显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加之我国回归汇率政策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上升,国际金融市场依然面临较大波动性。但我国经济继续呈现稳固回升态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同时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外汇市场运行平稳,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查看详情 >

黄金期货上涨5.30美元,收于每盎司1,884.80美元

2023-02-08 09:30:23

2月8日消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继续提高利率言论令美元暂停近期升势,黄金期货连续两日收涨,且收复上周非农报告之后的大部分失地。 4月黄金期货上涨5.30美元,收于每盎司1,884.80美元涨幅0.3%。白银3月期货下跌6美分,至每盎司22.177美元跌幅0.3%。 3月钯金上涨至每盎司1,641.50美元,上涨62.10美元涨幅3.9%;4月铂金上涨至每盎司986.20美元,上涨11.60美元涨幅1.2%。3月期铜收于每磅4.0805美元,上涨1.1%。

查看详情 >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上涨3.03美元,收于每桶77.14美元

2023-02-08 09:30:23

2月8日消息,毁灭性的地震在土耳其和叙利亚造成数千人死亡,并导致土耳其杰伊汉石油出口码头停止运营,同时中国原油需求复苏希望持续,原油期货收盘一周高点。 据道琼斯市场数据,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上涨3.03美元,收于每桶77.14美元涨幅4.1%,为1月31日以来最高。ICE欧洲期货交易所4月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2.70美元,至每桶83.69美元,涨幅3.3%同样为一周来最高。 3月汽油上涨3.72%至每加仑2.4568美元;3月取暖油上涨至每加仑2.9044美元,上涨4.9%。3月份天然气上涨至258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涨幅5.2%。

查看详情 >

道琼斯指数上涨265.83点,涨幅0.78%报34156.85点

2023-02-08 09:30:23

2月8日消息,投资者继续评估企业财报及经济数据,同时权衡鲍威尔继续加息及通胀“大幅”走低言论影响,美股“N”型走高,道指涨逾260点,标普涨近1.3%,纳指涨超220点重回12000点上方;邮轮概念、搜索引擎、AI板块表现强劲,充电桩、氢能源、WSB概念股板块表现疲弱,知乎涨逾31%,Meta Platforms涨3%,皇家加勒比邮轮涨7%;3B家居跌48%,游戏驿站跌11%,AMC院线跌9%,百度涨逾12%,微软涨逾4%,盘中市值重返2万亿美元。 截止收盘,道琼斯指数上涨265.83点,涨幅0.78%报34156.85点;标普500指数上涨52.83点,涨幅1.29%报4163.91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26.34点,涨幅1.90%报12113.79点。

查看详情 >

大盘震荡回落 春季行情仍有演绎空间

2023-02-07 10:42:31

本报记者 林珂 冲高回落后,大盘延续调整走势。 沪指周一在10日均线下方低开,随后出现持续震荡走势,下跌幅度较前一交易日小幅加大。深成指同样是低开低走,盘中反弹在接近10日均线后受阻,表现稍逊于沪指。截至收盘,沪指报收3238.7点,下跌0.76%;深成指报收11912.56点,下跌1.18%;创业板指报收 2544.09 点,下跌1.4%。两市成交量继续萎缩。 盘面上,ChatGPT概念继续保持强势,板块涨幅高居榜首。东数西算、智慧政务、国资云、信息安全等板块涨幅居前。稀缺资源、半导体、创新药、黄金等板块则处在跌幅榜前列。大盘持续调整中个股跌多涨少,两市共37股封死涨停板,同时有4股跌停。 从近期大盘走势来看,虽然经过一个月震荡反弹后,指数出现冲高回落走势,但从机构态度来看,对春季行情仍普遍持乐观态度。中金公司指出,考虑经济活动的修复仍在持续,主要城市的拥堵指数和地铁出行人次在春节后快速反弹,工业煤耗量等高频数据回升力度也强于往年,经济数据的改善仍有望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持。接下来,市场估值虽有所修复但仍有空间,对后续市场演绎不用过于谨慎,2023年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春节后市场交投情绪活跃,成交额明显放量。同时,人民币单边升值告一段落,外资流入逐步放缓,市场以补涨小票为主。复盘A股熊转牛行情的第一轮上行周期,本轮春季行情尚未走完,仍有演绎的空间与时间。从核心经济指标来看,当前的经济数据仍支持交易复苏逻辑。 从时间段来看,国泰君安证券认为,春节至全国两会期间,处于政策、业绩、数据空窗期,是一个较为有利的股票交易窗口。但考虑到边际上市场对总量政策力度的担忧、业绩的等待期、以及地缘政治的波折,将令市场预期重新出现分歧,指数行情降速,进入震荡上升阶段,股票将从全局行情转向结构行情,从大盘行情转向中小市值行情。 “结束连续净流入之后,北向资金开始流出,短期或影响市场情绪。”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名金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应该重点关注国内资金的动向,或决定接下来行情的走势。而接下来市场的表现,还应该关注经济复苏的预期以及行业业绩回升的情况,只有基本面向好的板块,才可能在下一阶段可能的上行中继续表现,而此前情绪性行情下,基本面预期一般的板块或保持震荡甚至回落。总体而言,从短期成交量和市场情绪来看,依然维持着不错的赚钱效应。因此在流动性相对宽裕,管理层频发利好的背景下,应主动把握结构性机会。”

查看详情 >

2月3日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9.86

2023-02-07 10:42:31

本报讯 记者张弛报道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计算的2月3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9.86,较此前交易周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20日)上升0.10。 为便于市场从不同角度观察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变化情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参考BIS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计算了人民币汇率指数,2月3日上述两个指数分别为104.84和98.14,较1月20日分别下降0.05和上升0.38。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2021008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