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锡提出“债务上限”新方案

2023-04-21 09:30:23

美国国会众议长、共和党人凯文·麦卡锡19日公布本党就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所提方案,在同意提高债务上限的同时列明诸多条件,矛头对准民主党籍总统约瑟夫·拜登主推的多项政策。媒体分析,麦卡锡声称将推动这一方案立法,但更多是为今后与民主党胶着谈判表明立场、设定门槛。拜登等民主党人当天表态似乎印证,不会支持这一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 赋予国会更大权力 麦卡锡当天在国会众议院公布这份方案,名为《限制、节约、增长法案》,长320页。他说,这一方案有望在10年内削减4.5万亿美元政府开支。 这份着眼2024年总统选举和国会改选的方案,提议到明年3月31日前,暂停把债务上限控制在现行规定的31.4万亿美元;如果两党能在这一时限之前同意把债务上限再提高1.5万亿美元,则这一时限作废。 另外,共和党在方案中要求国会把定于今年9月30日结束的2023财政年度所批联邦财政开支缩减至1.47万亿美元;除关联老龄人口的退休和医保项目外,今后10年联邦财政开支年度增幅不超过1%。 共和党同时要求:停发国会此前批准的2020年至2022年5.2万亿美元抗疫纾困资金剩余部分,据白宫介绍,不足800亿美元;取消拜登政府允许暂停偿付总值4000亿美元贷款的学生贷款优惠政策;取消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所含“绿色税惠”,即针对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税收激励;取消向国家税务局增发800亿美元预算,这些预算本用于雇用新员工、启用新技术以加强税务欺诈审计。 方案内容还包括:提高政府救济的申领门槛;赋予国会更大权力,以评估政府发布的环境、劳工等领域共和党人惯常抵制的新规;推进化石能源法案立法程序。 众议院有望下周 就这一方案举行表决 据美联社报道,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有望下周就这一方案举行表决,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民主党人会投票反对。共和党希望借方案施压拜登作回应,同时有意团结共和党内部的强硬保守派。 麦卡锡公布方案后不久,拜登在马里兰州向一个工会组织发表讲话。针对共和党所提削减开支要求,拜登强调,严格限制政府开支可能伤及本已艰难糊口的中产阶层,要用这些让步换取避免联邦债务违约,“比完全不负责任更糟”。 麦卡锡等共和党人则指认拜登不愿“坐下来解决债务上限”问题,称共和党坚持管控政府开支才是负责任的一方。 今年1月19日,美国联邦政府未偿还债务触及债务上限,财政部当天起采取特别措施避免了债务违约。高盛集团本周预估,债务违约日最早恐在6月上旬来临。 拜登和麦卡锡2月初曾就债务上限举行会晤,但后续两人再无实质性沟通。按照美联社的说法,共和党人常借债务上限谈判之机推动本党议程,但眼下民主党人坚持要求提高债务上限不得附加任何条件。 联邦政府触及债务上限 险些债务违约 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触及债务上限,险些债务违约。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当时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标普500种股票指数市值几乎蒸发15%。拜登和麦卡锡当年都亲历过两党极限博弈。美联社称,拜登和麦卡锡眼下正“针对不同观众展示截然相反的策略”,且都打赌自己会赢。文/新华社

查看详情 >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消费市场加快恢复

2023-04-21 09:30:23

● 本报记者 连润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增速为近七个季度新高;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为2021年7月以来首次;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比去年全年明显回升…… 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各地促消费政策接连落地,商品零售和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回升。随着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相关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恢复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逐步增强。 服务性消费回升明显 山东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各地餐饮店门前排长队,餐饮消费快速恢复;厦门鼓浪屿、西安大唐不夜城等全国多个旅游景点提前进入人山人海模式,更有网友称江苏南京一季度完成一年的旅游KPI,出行旅游快速回暖……人流如织、人声鼎沸,勾勒出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的图画。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增速比1至2月加快4.7个百分点,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9个百分点。3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长58.9%,较2019年月均客运量增长27.9%。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消费场景增加,消费预期改善,居民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 为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各地进一步出台举措,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北京市商务局4月18日印发的《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 持续发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023年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扩大高品质消费项目供给,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将深化“消费+”“+消费”,促进商旅文体消费融合发展。4月18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表示,即将启动2023年广东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活动,面向在广东省消费的居民游客发放总值约1000万元的文旅消费惠民补贴。此外,内蒙古抓住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与广州、深圳、上海等50多个城市合作推出“百万人互游”计划。 “服务消费的提质扩容对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彭泗清说。 大宗消费后劲十足 今年以来,汽车消费、家电消费等大宗消费呈现逐步改善态势。数据显示,3月,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速较1至2月回升20.9个百分点至11.5%;3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速为-1.4%,与1至2月-1.9%的同比增速相比,降幅有所收窄。 促进大宗消费,多项政策在路上。日前,河南印发《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6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的消费者按购车价格的5%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0元/台)。北京出台的前述《行动方案》提出,促进汽车消费升级,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政策,对乘用车置换新能源小客车符合条件的车主给予补贴;加快二手车流通,对转出二手车作出贡献的经销企业给予适当奖励等。 国家发改委4月19日表示,要下大力气稳定汽车消费。“汽车消费是支撑消费的‘大头’,将加快推进充电桩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汽车企业开发更适宜县乡村地区使用的车型。同时,加快实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4月20日表示,着力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稳定汽车消费、扩大内需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抓好现有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完善“双积分”管理办法,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 持续发挥拉动作用 “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6%,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说,各地区各部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促消费等政策措施显效发力,消费潜力加速释放,消费呈现较快恢复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 专家表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积极增加优质供给,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为进一步巩固内需回升态势,促消费政策需从保障就业、提高收入、提升消费需求、继续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纾困和改善房地产市场销售环境等方面强化落地实施效果。 未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逐步增强。付凌晖表示,一方面,随着就业形势改善、促消费政策发力和消费场景增多等,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望提升。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的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村市场提质扩容等政策都有利于消费的持续增长,带动经济增长。 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增速比1至2月加快4.7个百分点。 13.9%

查看详情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继续“按兵不动”

2023-04-21 09:30:23

本报记者 余嘉欣 4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继续“按兵不动”。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4月20日,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两个品种LPR均与上月持平。 受访专家认为,4月份LPR保持不变,一方面是由于开年以来国内经济修复向好,信贷需求旺盛;另一方面,4月份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未作调整,LPR报价基础稳定,且当前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报价行压缩LPR报价加点的动力。同时,专家普遍认为,短期内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将处于低位,为经济修复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自2022年8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非对称下降之后,LPR连续8个月“按兵不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分析认为,LPR持平的直接原因,是作为LPR定价之锚的MLF利率按兵不动,且宏观经济和房地产的回暖复苏态势明确,减少了银行降低LPR加点的意愿与动机。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开局良好、起步平稳,增长势头超过市场预期,降低LPR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不高。 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消费明显反弹,投资保持高增速,进出口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同时,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也出现积极变化。从金融数据看,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信贷靠前发力,供需两旺。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专家普遍认为LPR维持不变符合预期。 “LPR继续‘按兵不动’,主要与MLF政策利率维持不变、开年以来经济修复和融资需求延续向好、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等因素有关。”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4月17日,央行通过MLF操作实现净投放200亿元,中标利率为2.75%,实现“量增价平”。LPR由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与报价行加点两部分组成,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中标利率。“本月MLF中标利率未变,意味着本月LPR下降的可能性较低。”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同时,今年以来银行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显著恢复、成本稳中有降,但银行保持息差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因此减少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 2022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低点。加之经济修复预期增强,近一段时间,D007、商业银行(AAA级)1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等基准市场利率月均值均已回升至政策利率水平附近,银行在货币市场上的批发融资成本有所上升。“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报价行压缩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从经济方面看,一季度经济增速超出市场预期,前期稳增长政策的积极作用正在发挥;从政策层面看,货币政策精准发力,央行3月份降准,因城施策实施房贷利率差异化政策,房地产领域风险逐步缓释;从银行方面看,银行面临净息差下降的压力,在负债成本没有有效压降的情况下降低资产端价格空间有限;从市场流动性看,央行3、4月份超额等价续做MLF,市场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企业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处于较低水平。 尽管LPR保持不变,但专家普遍认为,短期内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将处于低位,将继续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王青表示,尽管4月份LPR报价保持稳定,且一季度信贷投放规模大幅多增,但在去年12月及今年3月央行两次降准以及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下调推动下,二季度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有望保持在低位。 专家表示,期待下阶段政策持续发力,重点关注薄弱环节,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呵护企业与居民的需求信心。温彬表示,后续结构性政策工具将发挥更大效能,在降成本的同时兼顾调结构,实现差异化精准支持。“一季度金融数据较为亮眼,但3月份M2与M1‘剪刀差’有所扩大,这反映出经济仍处于恢复阶段,企业投资需求和对未来的预期还需要进一步提振。”董希淼表示,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一步稳定并激发居民和企业有效融资需求。

查看详情 >

欧洲央行料将继续加息

2023-04-21 09:30:23

自2022年7月欧洲央行开启本轮紧缩周期以来,欧洲央行已经连续6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高达350个基点。伴随着欧元区利率快速攀升,欧洲央行在遏制通胀和平衡经济金融风险方面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专家表示,欧洲央行应该会在5月继续加息;至于本轮加息周期的暂停时点,欧洲央行可能会晚于美联储一个季度。 在欧洲银行业动荡消退但风险犹存、通胀数据放缓却仍居高位的情况下,欧洲央行在5月的议息会议上究竟会作出何种抉择值得关注。相对于3月例会,欧洲央行在5月面临的变数依然不少。4月19日,欧洲央行执委会成员施纳贝尔表示,不确定性升高使得欧洲央行5月利率会议结果难以预测。她认为,由于银行业的动荡,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更重要的是,需要审视所有数据,判断银行业的不确定性会否对贷款市场带来额外的影响。 施纳贝尔所言非虚。自2022年7月欧洲央行开启本轮紧缩周期以来,欧洲央行已经连续6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高达350个基点。伴随着欧元区利率快速攀升,欧洲央行在遏制通胀和平衡经济金融风险方面的挑战也越来越大。4月20日,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东兴证券海外宏观分析师康明怡表示,欧洲央行仍将在5月继续加息;至于本轮加息周期的暂停时点,欧洲央行可能会晚于美联储一个季度。 欧洲银行业风险放缓 相对于3月利率会议召开之时,欧洲银行业如今可谓是“风雨”已过。3月初,美国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相继“爆雷”,揭开了一场欧美银行业“风暴”。但随后,欧美央行通过各种流动性操作和应急举措,短暂遏制了金融风险的进一步蔓延。然而,欧美银行业风险并非止步于此。首先,在欧洲央行激进加息之下,欧洲在短期内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因为它们可能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存款利率。尽管更高的利率扩大了贷方的净息差(银行支付的利息和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但许多欧洲银行都面临监管和市场压力,要求它们向客户返还更多资金。其次,较高的利率会激励投资者在银行以外寻找收益更高的产品,这也会给银行业带来压力。第三,欧洲银行业与商业地产之间关联密切。数据显示,欧洲银行业对房地产的风险敞口高达万亿欧元之上,约占欧洲银行贷款总额的8%。目前,欧洲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滑,这也可能会对欧洲银行业带来风险。 不过,令人乐观的因素同样存在。在欧洲银行业风暴之后,欧元区市场情绪明显好转:不仅欧洲多地股市出现反弹,欧元对美元汇率更是稳步上升,逼近1.10关口附近。同时,近期公布的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稳健,多地经济景气指数好于预期。“欧洲央行在近期对成员国内部银行进行了信贷情况调查,如果没有太大的问题,之前欧洲银行业风波事件不会对其未来的加息造成阻碍。”康明怡说。 通胀问题仍是主要关注点 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6.9%。其中,食品和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5.4%,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6.6%,服务价格上涨5%,能源价格下降0.9%。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为5.7%,创历史新高。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欧洲的能源高度依赖进口,其在未来几年很可能将继续面临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另外,欧元区就业情况也趋于稳健,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再次上升,商品通胀的黏性或将因此增大。因此,欧洲通胀预期存在脱离锚定的风险;若欧洲央行在抗通胀问题上有所犹豫,这可能会令欧元区通胀变得更加持久,更难以回到目标水平。 “从成本上来说,考虑到今年的劳动力成本仍然比较高,所以,欧元区通胀的黏性还是比较明显的。”康明怡表示,欧元区通胀走缓是因为俄乌冲突激烈程度降低带动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下滑,加之冬季过后的暖春等因素导致的。但欧洲能源危机尚未结束,市场对其今年冬季会否卷土重来仍有担忧。虽然整体上欧元区通胀压力将比去年缓和,但其通胀黏性可能会高于美国。 “欧洲央行5月应该会继续加息,但相对于美联储的暂停加息的时间点,欧洲央行应该会晚一个季度左右。”康明怡说,目前来看,衡量政策利率和通胀之间的距离,美联储的政策利率是比较接近通胀水平的;但欧洲央行的利率水平离它目前的通胀水平还是非常远的。所以,欧元区的通胀压力相对于美联储来说要高很多,其持续加息的可能性也比美联储更大。

查看详情 >

欧元区核心通胀率持续上行

2023-04-21 09:30:23

2023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对于欧元区而言,其面对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22年,欧元区饱受能源供应短缺以及高油气价格的困扰,通胀率更是一飞冲天。而当前,国际油气价格已明显回落,欧元区通胀水平在今年3月也随之显著下降。与此同时,今年3月,一场始于美国的银行业危机传导至欧洲,增加了欧元区面临的金融稳定性风险。在此情况下,欧洲央行正权衡着如何实施下一步的货币政策。 总体而言,今年年初至今,欧元区经济增长依然较为缓慢,但整体好于预期,经济复苏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今年的经济增长放缓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预计欧元区2023年经济增速为0.8%。IMF指出,尽管近期的表现尚可,但欧洲经济增长趋势正在减弱,面临着遏制通胀、维持经济复苏、维护金融稳定三重挑战。 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称,前期困扰欧洲的供应瓶颈问题逐步缓解,受能源消耗节约、供应来源多元化、冬季天气相对温暖等因素影响,欧洲天然气基准价格已明显低于俄乌冲突时期的高点,带动欧洲工业生产复苏、贸易逆差收窄。在欧洲市场重新开放的持续作用下,消费需求复苏较为强劲,劳动力工资上涨使居民消费和服务需求保持坚挺,部分缓解了高通胀所造成的购买力损失,消费者信心也出现改善。今年2月,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上升1.7,不过整体仍远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看,欧元区服务业复苏势头相对较好。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5,高于50荣枯线。另外,从主要成员国角度看,德国3月服务业PMI终值为53.7,法国3月服务业PMI终值为53.9,均处于扩张状态。 相比之下,欧元区制造业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制造业PMI终值为47.3,虽然小幅高于初值47.1,但低于2月终值48.5,同时持续处于50荣枯线之下。另外,德国3月制造业PMI终值为44.7,低于2月终值46.3,法国3月制造业PMI终值为47.3,低于2月终值47.4,均处于萎缩状态。 德国央行行长暨欧洲央行管委纳格尔表示,欧元区经济并没有走向衰退,在第一季度疲软之后,经济增长可能会加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元区经济增长依然相对疲弱,但更加令人烦恼的则是欧元区居高不下的核心通胀率。 一直以来,欧洲央行都将欧元区通胀水平视为其调整货币政策的关键依据。从最新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欧元区整体通胀率虽然已经出现明显下降,但核心通胀率却加速上行。顽固的核心通胀率将继续给欧洲央行带来麻烦。 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初值同比上涨6.9%,远远低于2月的8.5%,通胀率创199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至此,欧元区的HICP已经从2022年10月的10.6%下降至今年3月的6.9%,实现了连续5个月的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自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之后,能源价格的上涨一直都在主导着欧元区通胀的上行。然而,在3月的通胀数据中,能源价格的贡献已经转负,食品、酒以及烟草价格则成为推动欧元区通胀上行的关键因素。 更重要的是,剔除能源价格后的欧元区HICP同比增长7.9%,高于2月时的7.8%;剔除能源以及食品后的欧元区HICP同比增长7.5%,高于2月时的7.4%;剔除能源、食品、酒以及烟草后的欧元区HICP同比增长5.7%,高于2月时的5.6%。而这三者的数据在2022年10月时分别为6.9%、6.4%以及5%。由此可见,当前欧元区的核心通胀率仍在持续加速中。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欧元区的核心通胀率仍然明显过高。欧洲央行管委、荷兰央行行长克拉斯·诺特表示,欧洲央行肯定还没有结束加息,欧元区目前的核心通胀率接近6%,“你无法用3%的利率来对抗通胀”。 “能源价格回落对通胀的缓释效果基本被其他领域价格的上涨态势所抵消,由居民需求支撑的消费和服务价格正在经历持续上涨。在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支持下,工资保持增长,工人为谋求加薪而组织的罢工活动在欧洲此起彼伏,工资价格逐渐形成通胀上行或居高不下的第二轮压力。”中国银行研究院表示。

查看详情 >

黄金期货上涨11.80美元,收于每盎司2,019.10美元

2023-04-21 09:30:23

4月21日消息,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继续努力为通胀降温之际,投资者在权衡利率前景,黄金期货微幅收涨,继续保持在2000美元上方。 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上涨11.80美元,收于每盎司2,019.10美元涨幅0.6%,周三下跌0.6%。5月白银收盘几乎持平于每盎司25.37美元。 6月钯金下跌30.10美元,至每盎司1,588.70美元跌幅1.9%;7月铂金上涨1.90美元,至每盎司1,107.60美元涨幅0.2%。5月份交割的铜期货下跌5美分,至每磅4.03美元跌幅1.3%。

查看详情 >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下跌1.87美元,收于每桶77.29美元

2023-04-21 09:30:23

4月21日消息,受累美元走强以及对于美联储及其他主要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引发全球经济下滑或衰退担忧,原油期货延续近期回调趋势再度收跌,纽约原油跌至80美元下方,抹去了本月初欧佩克+出人意料地宣布减产后的涨幅。 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在合约到期日下跌1.87美元,收于每桶77.29美元跌幅2.4%。交易最活跃的6月期货合约下跌1.87美元,收于每桶77.37美元跌幅2.4%。ICE欧洲期货交易所6月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2.02美元,至每桶81.10美元跌幅2.4%。布伦特原油和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均收于本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汽油价格下跌2.2%至每加仑2.59美元,5月取暖油价格下跌2.5%至每加仑2.49美元。5月份天然气上涨1.2%,至每百万英热单位2.25美元。

查看详情 >

道琼斯指数下跌108.74点,跌幅0.32%报33788.27点

2023-04-21 09:30:23

4月21日消息,投资者权衡喜忧参半的财报数据,同时经济数据表明经济萎缩且一名美联储鹰派官员支持再次加息,美股震荡收跌,道指跌超百点,标普跌0.59%,纳指跌0.80%;新能源车股受特斯拉业绩拖累集体走低,半导体、光伏及疫苗类股逆市走高,3B家居跌35.97%,诺基亚跌9.09%,特斯拉绩后跌10%,理想汽车、蔚来汽车跌约6%,小鹏汽车跌超5%;AT&T跌10.46%创200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今日登陆美国市场的国内换电第一股优品车首日暴涨604.33%报42.26美元。 截止收盘,道琼斯指数下跌108.74点,跌幅0.32%报33788.27点;标普500指数下跌24.33点,跌幅0.59%报4130.1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97.67点,跌幅0.80%报12059.56点。

查看详情 >

文旅市场提前“入夏” 服务消费升温

2023-04-20 09:30:23

● 本报记者 连润 “三大航”旅客周转量显著上升、“五一”出行订单爆发式增长、出境游热度逐步回升……在天气转暖,叠加消费需求恢复、促消费政策发力等共同作用下,文旅消费需求正加快释放,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或迎来一轮出行消费高峰。 专家表示,近期消费市场持续呈现恢复势头,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服务消费回升比较明显,应继续出台针对性的促进消费政策,巩固消费恢复和扩大态势,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旅游出行热情高涨 3月以来,国内国际客流流通进一步加速。中国国航4月1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3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275.2%,环比上升6.1%。其中,国内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254.4%,环比上升2.8%;国际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1034.1%,环比上升67.4%。此外,南方航空3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128.81%;东方航空3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231.34%。 近期,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呈现出快速复苏的良好势头。旅游市场方面,多个平台和旅行社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预订高峰已提前到来,预计民众出游需求将强劲释放。 华泰证券报告预测,随着近期天气转暖,叠加“五一”小长假,公商务活动和旅游出行均有望提升,旅客量或持续提升并延续到暑运。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国内热门城市“五一”机票提前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热门城市“五一”酒店提前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4倍。 众信旅游集团预计,2023年“五一”出境游需求井喷,该集团国内跟团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00%。在国内游、出境游“双轮驱动”下,旅游产品需求呈强劲复苏态势。 “我原本打算‘五一’假期去南京、杭州玩,但目前还没抢到4月28日、29日的高铁票。在平台上看住宿情况,靠近南京新街口的全季酒店价格已经涨到每晚1000多元了。”北京市民小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她打算临时更改出游计划,加急办理签证,去周边国家玩一圈。 大招频出促进需求释放 文旅消费为何如此火爆?专家分析,一方面是消费者前期积压的旅游需求将在“五一”假期集中释放,另一方面与各地积极推出各项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也不无关系。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表示,国内主要旅游城市和度假旅游目的地都会受益于“五一”假期旅游消费的大幅升温,出境游也有望迎来一个小高潮。 为推动文旅消费恢复,各地新招、妙招、大招频出。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自4月7日起每日增开高速动车组列车3对,方便广大旅客赏花出游。此外,4月1日至5月3日,菏泽东站、菏泽站联合当地牡丹园推出优惠活动,持车票享景区门票打折。 “随心飞”高铁版的推出,也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4月7日,山东省推出399元高铁环游套票,5日内可多次换乘,凡购买该套票的乘客到相关景区游览,可在五日内多次预约乘坐国铁济南局管内高铁环线列车。 此外,各地拿出“真金白银”促进文旅消费。辽宁省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五折嗨游大连”文旅消费券发放活动,活动持续至4月29日,共发放400万元文旅消费券。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将进一步激发外地游客到大连旅游的热情,释放大连本地游、近郊游市场活力。 恢复态势仍需巩固加强 “文旅消费修复仍将持续,并带动服务消费的修复‘再上台阶’,对于带动就业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于博说。 今年以来,消费呈现持续回暖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前两月,市场需求活力在回升,消费呈现出接触型消费、服务消费回升比较明显,商品零售多数在改善,实体店零售销售明显改善的特征。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公布在即。多位专家表示,消费有望保持恢复态势。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表示,3月同期基数偏低,地铁客运量同比增速升至48%,对应餐饮消费增速或升至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或明显回升。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3月,商超、餐饮等消费场景陆续恢复,加上各地促消费政策发力,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 专家表示,消费恢复态势还需巩固和加强,这需要政策进一步加力。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应进一步破除消费的行政限制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查看详情 >

品牌工程指数多成分股 获北向资金净买入

2023-04-20 09:30:23

上周市场震荡整理,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简称“品牌工程指数”)报1898.90点。从成分股的表现看,恒瑞医药、中微公司、中芯国际等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金山办公、迈瑞医疗、宁德时代等不少成分股获北向资金净买入。展望后市,机构认为,市场短期系统性向下的空间和压力有限,随着一季度数据陆续出炉,后市投资思路也将愈加清晰。 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 上周市场震荡整理,上证指数上涨0.32%,深证成指下跌1.40%,创业板指下跌0.77%,沪深300指数下跌0.76%,品牌工程指数下跌2.20%,报1898.90点。 尽管指数调整,不过从成分股的表现看,上周品牌工程指数多只成分股二级市场表现强势。具体来看,恒瑞医药以5.69%的涨幅排在涨幅榜首位,中微公司上涨5.16%居次,中芯国际、珀莱雅、泰格医药分别上涨3.94%、3.67%和3.62%,格力电器、亿纬锂能、韦尔股份、药明康德和广誉远涨逾2%,华大基因、白云山、宁德时代等多只成分股涨逾1%。今年以来,中际旭创上涨146.06%实现翻倍,中微公司上涨93.35%,科大讯飞上涨80.26%,金山办公、紫光股份、长电科技、中芯国际涨逾50%。 上周北向资金净买入47.56亿元,同期品牌工程指数多只成分股获北向资金净买入。Wind数据显示,上周北向资金净买入金山办公5.96亿元,净买入迈瑞医疗4.92亿元,净买入宁德时代、五粮液、格力电器均超过4亿元,净买入今世缘、中微公司分别达3.47亿元和3.46亿元,净买入澜起科技、北方华创和兆易创新均超过2亿元,亿纬锂能、泸州老窖、国瓷材料、宋城演艺、海大集团和TCL中环均获净买入超过1亿元。 关注结构性机会 展望后市,方正富邦基金表示,从宏观基本面看,国内经济目前处在恢复通道中,政策积极偏中性,居民消费恢复以场景修复为主。目前A股市场仍处于震荡趋势,外资加速流入是市场的利好因素,可关注结构性机会。 明世伙伴基金表示,国内经济复苏、政策环境等方面近期持续超预期,市场情绪也逐步回升,虽然市场在新增资金乏力的背景下还是结构性行情,但短期系统性向下的空间和压力有限,市场更可能在3月份和一季度数据出炉后重新进行一定的复苏交易。 具体到投资方向上,方正富邦基金认为,今年基本确定了以AI科技、国企重估为主线的行情,各行业轮动有序,近期市场成交较活跃,行情陆续演绎至财报行情方向。随着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陆续披露,二季度市场投资思路也愈加清晰,地产链修复、制造业产业升级、TMT等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不过,明世伙伴基金认为,短期AI相关行情过热可能带来一定的调整压力,并向景气度边际向好和验证的方向轮动。建议在偏宏观的大盘价值基础持仓上适度均衡,可关注地产链、大消费、数字经济、“一带一路”相关、创新药、周期品等方向。 146.06% 今年以来,中际旭创上涨146.06%,实现翻倍,中微公司上涨93.35%,科大讯飞上涨80.26%,金山办公、紫光股份、长电科技、中芯国际涨逾50%。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2021008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