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储气罐将充满 美国天然气一产地价现负值

2022-10-26 09:30:23

近日,随着欧洲天然气储备量日益增加,加上天气超预期温暖,导致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暴跌,个别期货合约一度跌至负值。 主力出口欧洲的美国天然气也即将面临过剩局面。美国德克萨斯州主产地由于产量充足并超过管网的输送能力,截至记者发稿时,天然气的产地价格已跌至负值。 有业内人士担心,随着欧洲天然气储量进一步增大,期货负数标价会加剧。 欧洲储气罐将满 LNG船卸货难 目前,欧洲储气库的填充率超过了90%,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要储气中心,储气库填充率甚至接近100%。这也令部分通过海路运来的天然气面临无处安置,而其他地区液化天然气供应过剩的问题在未来2~3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因为60艘液化天然气(ING)货船一直在欧洲西北部、地中海和伊比利亚半岛附近缓慢航行。 此前,欧盟委员会6月要求各国提前开始储气行动后,欧洲国家采购了大量的液态天然气。而德国通过立法规定了天然气储存的目标。德国原计划在11月1日达到天然气储存库填满95%的目标,但10月14日已提前完成这一目标。德国能源储存倡议协会数据显示,德国天然气储备满量时,可供应256万亿瓦时电力当量,大致相当于该国一年能源消耗量的四分之一。 10月24日,欧洲TTF天然气期货主力合约跌至96.5欧元/兆瓦时,单日下跌15%,创近4个月新低,个别合约一度跌到负值。而在仅仅两个月前的8月26日,该合约高达346.5欧元/兆瓦时,这意味着两个月下跌约70%。尽管短期跌幅如此巨大,但目前欧洲能源价格仍比5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约3倍。 部分欧洲天然气交易员认为,异常的高温天气可能会降低消费者对天然气的需求,减轻欧洲燃料供应的压力。市场开始担心太多投机LNG货船驶向欧洲,或将导致局部严重的天然气供过于求的情况,引发更多现货乃至期货的价格暴跌。 据天气预报显示,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月底将迎来温暖天气,并且进入供暖季后,欧洲主要城市的气温也将比正常温度高得多。 根据德国气象局的数据,今年10月29日至明年11月2日,采暖度日数为27.4天,这将远低于过去10年44.1天的平均数。据了解,采暖度日数是衡量能源需求的指标,数字越高,用于取暖的燃料就需要越多。 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 曾多次出现负数 据了解,欧盟囤气主要依赖美国的液化天然气。据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的数据,9月份,美国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达630万吨,其中近70%运往欧洲,这让美国供应商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随着欧洲天然气储气罐即将充满,对美国天然气产地的影响也开始显现,美国主要油气产区——德克萨斯州西部二叠纪盆地的天然气价格持续大幅下挫,北京时间10月25日晚间,截至记者发稿时,上述交易价格已跌至负值,为最近两年首次。 德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的大部分天然气生产都是伴生气,即原油开采中产生的副产品。当管道被填满无法处理更多的天然气时,企业通常会烧掉多余天然气,这样他们就不必减少或停止石油生产。而且该产地长期存在管道容量不足问题,近期价格暴跌与北美最大的能源基础设施公司金德摩根公司(Kinder Morgan Inc.)旗下两条关键输气管道的维修计划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天然气的基准价格——纽约商品交易所天然气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在5.2美元附近,其主要交割地区在Henry Hub(亨利枢纽)。当前,美国天然气期货的远期合约价格普遍低于近月合约。 那么,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会不会跌到负数?实际上,此前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曾多次跌成负数。2019年4月22日,当时天然气价跌至-40美分/百万英热。而作为美国天然气产地的瓦哈中心的天然气价格在负值上走得更远,2020年4月20日单笔交易价格曾触及-10美元/百万英热的纪录。

查看详情 >

9月财政收入增长 折射经济向好

2022-10-26 09:30:23

随着经济持续复苏,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保持增长。 10月25日,财政部公开了2022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根据官方数据,今年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1.51万亿元,(按自然口径)同比增长约8.4%。自8月份该项收入增速首次由负转正(5.6%)后,9月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这也反映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逐步生效,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 多项税收收入好转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由正转负,此后随着经济稳步复苏,降幅持续缩窄。 财政部数据显示,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5.3万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6.6%,不过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1%。 为了给企业减负纾困,今年中国实施力度空前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截至9月20日留抵退税规模高达2.21万亿元,这在短期造成财政减收。为了更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情况,今年官方公布了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的收入增速。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其中大头是税收收入,由于跟经济关联密切,也被称为“经济晴雨表”。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约12.4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1.6%,这一降幅在持续缩窄,反映经济向好。 税收收入中,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受上述留抵退税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收入出现明显下降,不过随着留抵退税基本完成,减收影响在逐步减小,而工业生产恢复加快和服务业持续恢复,增值税收入在好转。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增值税约3.3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3.4%。 针对企业利润征税的企业所得税目前收入规模跃居各大税种之首,不过企业利润承压导致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速有所缩窄。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所得税约3.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这一增速较前8个月略有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254亿元,同比下降2.1%。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增速略有加快,这反映稳就业保民生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升。今年前三季度,个人所得税约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 收入破万亿的消费税也保持较快增长,11月1日起电子烟被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将继续带动消费税收入增长,并发挥引导健康消费的作用。 为了弥补税收收入减收,非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非税收入287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 财政支出保持强度 为了稳定宏观经济,积极财政政策需要持续发力,这一方面体现在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导致收入减少上,也体现在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来保民生扩投资,稳定宏观经济。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这一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此外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约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支出科目来看,民生等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今年前三季度,教育、社保和就业、卫生健康等支出均保持增长,其中与抗疫相关的卫生健康支出约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 基建类支出也保持一定强度,不过增速逐步放缓。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城乡社区支出增速由正转负,农林水、交通运输支出增速也逐步下降。 受前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力等影响,政府性基金支出保持较快增速,支持着地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过随着上半年专项债发行基本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也在逐步下滑。不过10月份各地将发行5000多亿新增专项债,这有望带动政府性基金支出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查看详情 >

黄金期货上涨3.90美元,收于每盎司1658美元

2022-10-26 09:30:23

10月26日消息,投资者继续押注美联储将从12月开始放缓加息步伐,同时受美元及国债收益率回落支撑,黄金期货收盘走高。 12月黄金期货上涨3.90美元,涨幅0.2%收于每盎司1658美元。12月白银期货上涨16美分,至每盎司19.349美元涨幅0.8%。 12月钯价下跌49美元,至每盎司1918.80美元跌幅2.5%;1月铂金价下跌6.90美元,跌幅0.7%至每盎司919.70美元。12月铜期货下跌3美分,至每磅3.397美元跌幅1%。

查看详情 >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12月期货上涨74美分,收于每桶85.32美元

2022-10-26 09:30:23

10月26日消息,供应紧张的担忧情绪再度成为市场焦点,原油期货收复前一日失地微幅收涨。同时天然气价格延续近期涨势再度大幅收涨。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12月期货上涨74美分,收于每桶85.32美元涨幅0.9%,周一下跌近0.6%。ICE欧洲期货交易所12月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26美分,至每桶93.52美元涨幅0.3%;交易最活跃的1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53美分,至每桶91.74美元涨幅0.6%。 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汽油上涨至每加仑2.916美元,涨幅6.8%;11月取暖油上涨1.2%至每加仑3.9672美元。11月天然气价格上涨10.00%,收于5.61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上周下跌23%,本周迄今上涨约13%。

查看详情 >

日元对美元急涨 日本央行疑似出手干预汇市

2022-10-25 09:30:24

[ 奥尼尔称:“考虑到YCC框架的规模、日本国债目前的收益率水平处于低位以及日元疲软,日本央行如果突然放弃YCC,可能会在日本国内和全球造成巨大破坏。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比英国最近的混乱带来更大的全球冲击。” ] 在上周一度升破1:150的32年高位后,美元对日元24日早间短线跳水超400点,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日本央行干预所致。 与干预外汇同样受到关注的是,在日元疲软、波动加剧且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也再度升破日本央行目标位后,日本央行是否会不得不放弃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以及日本央行政策转向的影响? 日本央行又干预了汇市? 昨日(10月24日)亚太早盘,美元对日元短线一度跳水逾400点,创近两周新低1:145.48。市场人士称,美元对日元早间突然下跌可能由日本当局再度干预引发。不过,日本外汇官员对此保持缄默,拒绝表态当局是否干预汇市支撑日元。目前,美元对日元小幅回升至1:148.60附近。 上周,美元对日元汇率一度跌破1:150关口,创1990年以来新低。而1:150是此前很多分析师预计的日本当局再度出手干预的心理点位。 事实上,上周五纽约交易时段,美元对日元盘中也一度快速下次约580点,从逾32年高点1:151.94附近跌至1:146.16附近,最终收报在1:147.60附近。 对于美元对日元连续两个交易日的大幅波动,一些分析师认为是由日本当局干预所致。日媒上周六也曾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话称,日本政府和央行在外汇市场通过购买日元、抛售美元进行了干预。 Corpay的首席市场策略师斯卡莫塔(Karl Schamott)称:“我认为是干预所致,我们看到了大量美元卖盘,日元几乎直线跳涨,空头受到挤压。”道明证券高级外汇策略师艾萨(Mazen Issa)也表示:“很多投资者之前就一直关注150关口,将其作为可能触发干预的关键水平。很明显,是日本财务省在出手卖出美元买入日元,他们正试图坚定地扞卫日本央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他补充称:“上周稍早,日本当局任由美元对日元升穿150的关键心理位,基本达到152。然后他们在一个流动性非常低的时间入市干预,这似乎是为了给投机客带来尽可能多的痛苦。” 日本财务省对于市场和媒体的猜测尚未置评。财经网站Forexlive周一的分析文章指出,日本24日上午绝对进行了干预。日本财务省有个习惯,既不确认也不否认干预。但当行情很明显时,市场也就不再需要官方声明。刚刚,美元对日元突然下跌超过400点,如果日本当局可能试图迫使日元结束疲软的话,这波行情可以看作是为未来几天的走势奠定了基调。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此前曾表示,日本央行必须密切关注金融和外汇市场的动向对国内经济和物价的影响。日本财务省财务官神田真人对于24日早间的干预行动不予置评,但称“将在月底公布月度干预数据,我们的立场没有改变,日元过度疲软弊大于利,我们这周7天、每天24小时内都将全天候监控市场,并随时都可能对汇市过度、无序波动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周一也拒绝就是否干预外汇置评,但同样表示,“我们目前正试图对抗市场上的投机者,将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绝对不能容忍基于投机的过度汇率变动,将继续以高度的紧迫感监测外汇市场”。 日本央行会放弃YCC吗? 而隐含在日本政府对外汇干预背后的,还有日本央行对YCC的态度。正如市场一直强调的,支撑日元和继续维持量宽政策是无法同时达到的两个目标,要确保其中一个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另一个。 上周,面对日元持续贬值压力,日本央行“一意孤行”坚持YCC政策。在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上周三升破0.25%的政策区间上限后,日本央行上周四不得不宣布了新的临时债券购买计划,为自四季度购债计划发布以来,首次进行临时债券购买。 三菱日联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Masayuki Koguchi表示:“日债收益率上升的压力非常大,日本央行的临时购债也无法阻止该收益率继续上升。而收益率继续上升(债券继续下跌)又进一步打击投资者对债券的需求,整个日本债市就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同时,疲软的日元也会推高日本的通胀,这是债券遭到抛售的另一个原因。” 本周五(10月28日),日本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和前景展望报告,随后黑田东彦将召开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日本内务部上周五的数据显示,日本9月CPI(剔除增税影响)同比升幅达到3%,高于前值2.8%,为1991年以来首次。不过,市场人士预计,通胀上升目前仍不太可能推动日本央行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即使通胀蔓延到能源领域之外,黑田东彦仍可能表示,退出货币宽松政策之前需要看到更为强劲的薪资涨幅。但同时,虽然市场人士预计在黑田东彦明年4月任期届满前,日本央行都不会放弃YCC政策,但也开始担心,日元加速贬值和动荡加剧会使得日本央行越来越难维持YCC。而一旦日本央行毫无预警地放弃YCC,其对全球市场的冲击将比近期英国债市动荡的影响更甚。 高盛集团的前经济学家、投资公司北方砂石(Northern Grittstone)的董事长奥尼尔(Jim O'Neill)称:“考虑到YCC框架的规模、日本国债目前的收益率水平处于低位以及日元疲软,日本央行如果突然放弃YCC,可能会在日本国内和全球造成巨大破坏。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比英国最近的混乱带来更大的全球冲击。”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维吉(Arjun Vij)表示,去年,由于国债遭到大幅抛售,澳大利亚放弃了收益率曲线控制框架,增强了“债市义警”寻找更多目标的信心。对于市场来说,最戏剧性的情况是,日本央行将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放弃YCC框架,允许10年期日债收益率自由浮动,同时将政策限制在对短期利率进行控制的范围内,这将导致10年期基准日债收益率上升约50个基点,最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是,全球投资者对全球长期国债的溢价将重新定价。 瑞银分析师本月预测,美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的债券风险最大,如果日本放弃YCC将使日本股市陷入熊市,并可能使美国和欧洲股市下跌10%。就算是在YCC框架内的小幅调整也有可能引发市场风暴。瑞银给出的理由是,日本央行突然放弃YCC可能会加速日元反弹,给全球债券市场的抛售带来额外动力,并引发一波资金从美国国债等外国资产回流日本。

查看详情 >

新征程上的 汇率市场化改革

2022-10-25 09:30:24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会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去十年来,在有管理浮动制度框架下,经历了2014年“3·17”汇改、2015年“8·11”汇改和2019年8月“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打开了可上可下的浮动空间,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会强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8·11”汇改之前,由于长达二十多年的单边行情,民间积累了巨额对外负债,货币严重错配。因为汇率长期僵化,市场对2014年的外汇形势逐渐逆转丧失了警惕,直至“8·11”汇改调整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才后知后觉,随即陷入了恐慌。反倒是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经常性地有涨有跌、双向波动,及时释放了市场压力、避免了预期积累,保障了外汇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汇率市场化既是改革,也是开放,其人民性体现在,市场主体越来越充分地参与汇率形成。同时,汇率弹性增加推动“风险中性”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反过来又调动了市场主动规避外汇风险的积极性。最近几轮汇率波动中,“低(升值)买高(贬值)卖”的汇率杠杆调节作用均正常发挥。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着力提高汇率市场化程度和代表性,完善中间价(或基准汇率)形成机制。要以拓宽交易范围、丰富交易工具、扩大市场主体、推动对外开放、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监管为重点,推动在岸外汇市场的深化发展,更好适应有序推进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当然,任何汇率选择有利有弊,汇率灵活的挑战就是容易出现顺周期的、偏离基本面的过度升贬值(也称汇率超调)。所以,汇率市场化仍要注意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中间价报价机制及逆周期调节因子就是中国特色的汇率调控机制创新。在恪守汇率政策中性的前提下,对于市场汇率的过度和异常波动仍需要妥善引导。这不仅要靠说还要靠做,解决好有管理浮动面临的“汇率中间解”(固定和浮动属于“汇率角点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问题。 更加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大会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通过汇率市场化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随着金融越来越开放,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具有资产价格属性,即处于在给定条件下既可能涨也可能跌的多重均衡状态,同时也经常性地出现汇率超调。这倒逼中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由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由贸易大国转为贸易强国;倒逼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非价格竞争力,推动加快建设。这有助于改善企业贸易议价能力,在跨境贸易计价结算币种选择上争取主动,包括更多用本币计价结算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通过汇率市场化进一步促进协调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名义GDP之比一度高达近10%。危机后,配合“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一揽子政策,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促进了中国经济从外需、投资和制造业拉动转向内需、消费和服务业驱动。中国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的能力提高、韧性增强。 通过汇率市场化助力开放发展。近年来,不论人民币大涨还是大跌,当局除调整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率等宏观审慎措施外,没有引入新的行政干预措施。相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市场主体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进一步彰显了汇率市场化的人民性。同时,这也推动了人民币股票和债券纷纷纳入全球主要指数,以及今年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定值重估调高人民币权重。本轮人民币汇率回调以来,未出现“外资流出—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因为外资担心的并非汇率的涨跌,而是汇率僵化可能导致的“不可交易”风险。 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 大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作为大型开放经济体,中国货币政策坚持对内优先,即主要基于国内增长、就业、物价稳定,而非他国货币政策或资本流动状况考虑本国货币政策的松紧。然而,开放经济存在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兼得的“三元悖论”。近年来,中国正是在保持汇率政策灵活的基础上,保障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2020年5月底之前,由于中国央行率先进入抗疫模式,叠加地缘政治影响,人民币汇率一度创下12年新低。6月初起,疫情防控好、经济复苏快、中美利差阔、美元走势弱等利好共振,人民币汇率到年底上涨近10%。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重新转向稳增长。2022年3月起,人民币汇率冲高回落,再度跌破整数关口,部分反映了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中美利差倒挂加深、美元指数屡创新高的影响。由此,中国前期避免了输入性流动性过剩,后期保留了货币政策自主空间,为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创造了条件。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要健全本外币政策协调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应对汇率异常波动影响国内金融和物价稳定的响应能力。要不断充实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破解“二元悖论”难题,拓宽货币政策自主空间。鉴于资本自由流动情形下,汇率无论固定还是浮动,均无法确保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转变立场,支持对资本流动冲击采取包括宏观审慎、资本管制在内的综合政策。要继续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货币政策处于正常状态,保持本币购买力稳定和金融体系健康。 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大会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其中,特别提及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汇率僵化与金融开放是危险的政策组合,许多新兴经济体金融开放以金融危机收场均与此有关,亚洲经济奇迹到金融危机的逆转就殷鉴不远。 汇率市场化有助于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目前,中国三大需求、三次产业协调拉动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这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创造了条件,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奠定了基础。 汇率市场化还有助于汇率发挥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2022年上半年,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中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来证券投资由上年同期净流入转为净流出,但其他投资项下境内机构对外资产运用减少,维护了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的国际收支自主平衡,避免了外汇储备消耗。其中,第二季度,民间对外净负债减少2642亿美元,因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的负估值效应贡献了103%。 此外,汇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严肃财政货币纪律,避免大水漫灌,保持国内经济金融体系健康,以充分享受资本流动和汇率灵活带来的好处。面对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冲击的风险,预案比预测更重要。应在加强国际收支流量和存量统计的基础上,做好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拟定预案,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防止资本大进大出,汇率大起大落。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大会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美联储开启了超强美元周期,全球遭遇“美元荒”。这不仅令许多脆弱新兴经济体身陷困境,其他发达经济体也倍受打击。这再次暴露了现行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即美国经济政策难以同时兼顾内外均衡的所谓“特里芬难题”。同时,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日益将货币武器化,滥用经济金融制裁,进一步动摇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信用根基。 人民币汇率不论盯住单一还是一揽子货币,都会变成国际中心货币的附庸和影子。通过积累外汇储备来支持本币国际化,其实是给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信用加持,甚至可能授人以柄。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将帮助人民币摆脱对国际中心货币主动或被动的挂钩,降低外汇储备需求,也减少对外风险暴露。 2008年11月(美联储启动第一轮量宽)~2013年12月(美联储启动缩减购债前),中国投资者净买入中长期美债2761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国债新增额的4.1%;2020年3月(美联储启动无限量宽)~2021年10月(美联储启动缩减购债前),中国投资者净买入中长期美债191亿美元,仅占0.3%。今年8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余额中,中资占比为12.9%,较2011年7月高点回落了15.2个百分点。 汇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增强中国维护和塑造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能力,支持中国更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查看详情 >

黄金期货下跌2.20美元,收于每盎司1,654.10美元

2022-10-25 09:30:24

10月25日消息,美元汇率上涨为市场带来压力,但国债收益率小幅下滑为避险资产带来支撑,黄金期货继上周五大幅下挫之后再度收跌。 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黄金期货下跌2.20美元,跌幅0.1%收于每盎司1,654.10美元。12月白银期货上涨12美分,收于每盎司19.189美元涨幅近0.7%。 12月钯价下跌37.70美元,至每盎司1,967.80美元跌幅1.9%;1月铂金价下跌7.30美元,跌幅0.8%至每盎司926.60美元。12月铜期货下跌4美分,至每磅3.4305美元跌幅1.3%。

查看详情 >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12月期货下跌47美分,收于每桶84.58美元

2022-10-25 09:30:24

10月25日消息,市场继续关注原油市场的供应紧张与需求前景疲软等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原油期货收盘走低。但天然气期货收复上周部分失地。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12月期货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下跌47美分,收于每桶84.58美元跌幅近0.6%。ICE欧洲期货交易所12月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24美分,至每桶93.26美元跌幅0.3%。交易最活跃的1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13美分,至每桶91.21美元跌幅0.1%。 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汽油价格上涨2.96%,至每加仑2.7302美元;11月取暖油价格上涨2.84%,至每加仑3.9201美元。11月天然气价格上涨4.52%,至5.19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上周下跌23%。

查看详情 >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 经济运行恢复向好

2022-10-25 09:30:24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 旭 今年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新鲜出炉。 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介绍,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根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 同期发布的9月份多项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分项数据也能体现明显复苏的趋势。例如,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这也是今年年内的次高点。 三季度GDP增速 较二季度加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三季度经济数据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各项关键指标都显示出明显恢复的态势。 例如,从反映整体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GDP总量和各季度增速上看,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779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50189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465300亿元,增长2.3%。 分季度看,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 具体从三季度情况来看,当季我国GDP为3076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回温。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较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从往年GDP的季度表现来看,四季度GDP仍有望录得全年高点。 而从环比表现来看,也表明经济已经进入修复通道,内生动力有望驱动四季度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综合来看,全年GDP有望落在3.5%~4%的区间范围内,面对今年上半年部分城市全域静态管理,下半年疫情多发散发的环境,经济仍然表现出较强韧性。 9月工业增加值 表现显著超预期 与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同期发布的9月份国民经济各个关键指标数据,也释放出反映经济持续复苏的积极信号。 数据显示,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4%。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 记者注意到,9月份6.3%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是今年3月以来该数据的最高值,也达到今年年内的次高点。 从月度情况看,7、8、9月份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8%、4.2%、6.3%,呈加快恢复态势。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通过微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9月工业增加值表现显著超预期,部分缘于高温消退后的赶工和稳增长效果显现。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4.8%和前值4.2%,除低基数支撑外,还与赶工效应及稳增长措施落地有关。主要行业中,工业增加值回升较为明显的主要集中在黑色冶炼、化学原料、非金属等高耗能行业。 三季度整体工业生产也呈现出了恢复向好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结合数据介绍,三季度,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恢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回升4.1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明显加快。 江源强调,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业快速恢复。随着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快速修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5.7%,环比回升6.6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由二季度下降7.6%转为大幅增长25.4%,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显著。 高技术制造业 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而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9%,相比1~8月增幅有小幅上涨,继续呈现稳定态势。 对于最新投资数据的亮点,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从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代表科技创新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尤其是其中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是2020年疫情以来经济发展中持续性的亮点。 数据显示,2022年1~9月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4%、13.4%。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8%、26.5%;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1%、18.7%。 而在消费方面,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4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3532亿元,增长1.2%;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87131亿元,增长0.7%。

查看详情 >

央行重启百亿逆回购 短期宽松空间仍存

2022-10-25 09:30:24

月末将至,央行公开市场重启百亿元逆回购操作。10月24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0月24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利率2%,与此前保持一致。 恢复百亿逆回购 由于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10月24日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80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央行连续多个工作日操作20亿元逆回购以来,再次将规模加码至百亿元。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无论是之前一周的“地量”逆回购操作维持一定净回笼规模,还是10月24日实现一定的净投放,都说明央行近期实事求是、适时适度、灵活机动地维护流动性平稳运行的明显意图。考虑到央行上缴结存利润、留抵退税等流动性有利因素的边际效用逐步减弱,叠加政府债发行、财政缴税、境外利率环境变化等因素给流动性带来的压力,加上需要宽信贷继续支持稳增长、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宏观复苏态势,资金面和流动性方面应继续引起重视。 “当前货币市场依然维持量宽价低的局面。”资深宏观分析师王好进一步说道,10月央行MLF(中期借贷便利)全额续作显示了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稳定的意图。因此,谈及对市场影响,王好认为流动性依然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主导股票和债券波动的因素更多来自其他方面。 回顾本月MLF续作,继8、9月MLF连续缩量4000亿元之后,10月MLF“等量平价”续作。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也表明在内外因素综合考量下,当前央行既不会大幅收紧流动性,也难以在量的层面过度支持流动性,整体符合央行引导资金利率逐步回归政策利率的初衷。 流动性总体平稳 另外,资金面上,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0月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集体上涨,其中隔夜Shibor上行16.4个基点,报1.394%;7天Shibor上行4.4个基点,报1.726%;14天Shibor上行11.3个基点,报1.811%。而在上个交易日同样出现短期利率全线上行的情况。 “跨月会导致货币市场资金价格适度走高,这是正常的季节性现象。”王好分析道,10月流动性跨月压力将较季末明显下降,预计央行可能会一直维持逆回购操作在百亿元规模附近,抑或在此基础上适度增量,流动性总体将平稳。 庞溟则进一步指出,结合央行近期对货币政策及经济的表态来看,资金面最宽松的时期或已过去,未来政策操作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健、松紧适度的节奏,公开市场操作将继续保持系统协同、精准调控,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将继续坚持不变。 可以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依然是维持宽信用、呵护修复、支持稳增长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也有利于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行业、薄弱环节的支持与呵护提供必要的保证。 仍有调节空间 从历史上看,央行在10月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资金面表现方面,都一直释放出较强的稳定信号和导向。展望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庞溟预计,央行将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保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进一步分析,未来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上的调节是有空间的,但有必要理性看待其调节的空间。短期内货币政策有一定宽松操作空间,但空间相对有限。为了实现稳增长目标,货币政策仍要坚持“以我为主”,把稳增长放在政策目标的首位;同时也要坚定地做好内外平衡政策方面的安排和考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负面因素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金融变量联动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例如,从总量工具看,货币政策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短期资金利率水平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未来总量工具操作空间依然不小,尤其是准备金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另从结构性工具看,最近两年来央行针对薄弱环节、重点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累计额度3.8万亿元。今年底到明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例如在包括支农、防疫、碳减排、交通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也有可能做一些适当的支持,此外可能还会开拓一些新的领域,比如需求端、消费端等,总体看还是会有一定空间。 此外,从价格工具看,利率下调在未来可能有空间,但空间并不大。连平认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目前已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存款利率也已是历史最低水平。在未来一段时间,短期利率大幅下行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只有长端利率未来还可能有不大的调整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2021008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