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将与国会讨论更多加息而不是更少加息

2023-03-07 09:30:22

经济学家周五表示,美联储主席在国会的证词可能会非常简洁,可以简洁地总结为“做得太少的风险远远大于做得太多的风险。” 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BMO Capital Markets)副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格雷戈里(Michael Gregory)表示:“美联储的立场比我们去年底想象的要强硬一些。” 鲍威尔星期二将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星期三将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证。两场听证会都将于上午10点开始。 经济学家们表示,近期的经济数据正给美联储施加压力,要求其在货币政策上更加激进。不到两个月前,人们还认为美国经济正在放缓,通胀正在降温,美联储可能只需要再加息几次。 但从那以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已经恢复活力,1月份就业增长迅速上升,修正后的数据消除了通胀正在降温的感觉。 鲍威尔将强调美联储有更多工作要做。工作还没有完成,他们将继续这样做,直到工作完成,”宏观政策展望(MacroPolicy Perspectives)高级经济学家劳拉罗斯纳-沃伯顿(Laura rosner-warbutton)表示。 她补充称:“美联储受到了数据的打击。” 美联储将于3月21日至22日开会确定利率。在这次会议之前,将公布2月份的就业、消费者通胀和零售销售报告。罗斯纳-沃伯顿说,美联储希望看到这些报告,以决定下一步行动。 在上个月的会议上,美联储将加息步伐放缓至0.25个百分点,此前自2022年夏天以来,美联储已经进行了6次更大规模的加息。 BMOP的格雷戈里和罗斯纳-沃伯顿都预计,美联储将在3月份维持25个基点的加息速度。她说:“我认为他们再次加快加息步伐的门槛真的很高。” 一些市场人士猜测,在3月份的会议上,美联储可能会进一步加息0.5个百分点,此前两位美联储官员表示,他们曾在3月份推动过类似幅度的加息。 经济学家表示,在为期两天的证词中,鲍威尔不会就利率走势发表任何明确言论,因为2月份就业、消费者价格通胀和零售销售数据将在美联储利率委员会会议之前公布。 罗斯纳说:“他们希望真正看到2月份的报告,以决定下一步行动。”她补充说,鲍威尔可能不会取消加息0.5个百分点,但他可能会淡化这种可能性。 普遍的感觉是,美联储官员不喜欢放慢加息步伐,然后再加快步伐。 “这将是一个强有力的‘糟糕’信息。我不认为他们会加快步伐。” 美联储在3月份发出的“加息时间更长”的鹰派信息,预计将体现在对加息可能终点的“点阵图”预测中。 去年12月,美联储预计利率将在5%至5.25%之间。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提高利率。2月份数据的基调可能会对美联储是再加息一次至5.25%-5.5%还是两次至5.5%-5.75%发挥关键作用。格雷戈里指出,如果通胀数据不降温,我们很快就会谈到6%。

查看详情 >

CPI涨幅预期3%左右 保供稳价有基础有能力

2023-03-07 09:30:22

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定在3%左右,这一预期目标与前两年保持一致。 “保持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十分坚实,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全年CPI的预期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3月6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保供稳价,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测预警以及市场监管和预期引导。 “今年3%的CPI涨幅目标和去年是一致的,但面临的压力可能还会大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说,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但上涨压力仍需关注,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仍然比较高,可能会带来输入性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进一步回升以及内需的恢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国内市场的价格水平。 2022年,在全球通胀创多年新高、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我国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有力有效开展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国内物价持续平稳运行,CPI单月涨幅始终没超过3%,全年涨幅只有2%,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李春临表示,今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物价运行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但要看到,我国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商品供应充足,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开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部署,统筹做好保供稳价工作。1月份,国内物价保持平稳运行,CPI同比上涨2.1%,大幅低于美国6.4%、英国10.1%的涨幅,继续成为全球物价的重要“稳定器”。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接下来将进一步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产供应,加强产销衔接,开展储备调节,保障市场供应。 粮食丰收是保障物价平稳的“压舱石”。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明确的数字指标——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完善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支持政策;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围绕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将接续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进一步强化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保供稳价也是稳物价工作的重点。李春临表示,将稳定煤炭生产,加强储备能力建设,持续抓好煤炭价格调控监管,引导煤炭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大国内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增储上产,增强供给保障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胜利表示,作为我国最大的一次能源供应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将加强资源接续、加快优质产能释放,巩固煤炭月产5000万吨良好态势。同时,深入推进“两个联营”,择优推进“宁电入湘”、舟山三期等一批项目,更好地发挥煤电基础保障支撑性调节性作用。 围绕油气增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总经理聂晓炜建议,深化油气矿业权管理改革,筑牢油气行业资源基础,同时灵活运用国家储备,推进储备的及时建设和高效运营。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保供稳价举措接续发力之下,今年我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查看详情 >

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很有可能3月加息

2023-03-07 09:30:22

本报记者 刘燕春子 随着美国公布依然坚挺的通胀数据以及美联储主要官员发表“鹰”派讲话,市场对于美联储将在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重新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有所升温。同样作为发达经济体央行,欧洲央行3月货币政策会议也备受关注。与美联储不同的是,欧洲央行在3月再次加息50个基点的前景更加明朗。超预期的通胀数据以及释放出积极信号的经济表现,让欧洲央行进一步加息的动力更加充足。 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长8.5%,相比1月的8.6%小幅下降。但从欧元区通货膨胀的主要组成部分来看,预计食品、酒精和烟草2月价格同比增长达到15.0%,高于1月时的14.1%;能源价格同比增长达到13.7%,低于1月时的18.9%。 更重要的是,从核心通胀表现来看,欧元区通胀水平依然坚挺,并且出现反弹。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核心HICP同比增速从1月时的5.3%进一步提高至5.6%。2022年12月欧元区的核心HICP同比增长5.2%,这意味着欧元区的核心HICP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上升。具体到各成员国,德国与法国两国的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数据显示,德国2月HICP同比增长9.3%,高于1月时的9.2%;法国2月HICP同比增长7.2%,高于1月时的7%。 另外,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德国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7%,环比上涨0.8%。能源和食品价格自俄乌冲突以来大幅上涨,对通货膨胀率产生了重大影响。2023年2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8%,高于平均水平。相比之下,能源价格略有下降。为了限制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德国联邦政府已经采取了第三次救济计划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反映在消费者价格指数中。不过,尽管采取了这些缓解措施,但德国2023年2月的能源价格仍比2022年2月高出19.1%。 超预期的通胀水平要求欧洲央行采取更多的行动。与此同时,经济复苏的向好信号也给了欧洲央行继续加息的信心。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2.7%,低于初值53%,但高于1月终值50.8%;欧元区2月综合PMI终值为52%,低于预期52.3%,高于1月终值50.3%。服务业复苏步伐的加快,为欧元区避免经济衰退增添了可能。另外,德国2月服务业PMI终值为50.9%,小幅高于1月终值50.7%;德国2月综合PMI终值为50.7%,小幅高于1月终值49.9%,重回50%荣枯线上方。 从目前欧洲央行各主要官员的表态来看,欧洲央行很有可能在3月货币政策会议上继续加息,并且加息50个基点也已经是大概率事件。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近日对媒体表示,欧元区核心通胀将在短期内保持高位,因此,欧洲央行本月晚些时候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们极有可能会加息50个基点,这是我们在上次货币政策会议上表明可能会作的决定,最近几天出炉的所有数据都证实了这次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大。”拉加德表示。 当前,欧元区通胀率仍远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目标水平,核心通胀甚至有加速之势。欧洲央行如果3月再度加息50个基点,意味着从去年7月开始加息后,其累计加息幅度将达到350个基点。不过,3月货币政策会议之后情况如何仍充满不确定性。有分析认为,欧洲央行可能需要在5月再上调50个基点,投资者预期峰值利率会在4%,“我现在不能说峰值利率会在多少,我知道会比现在更高,欧洲央行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还不能宣布获胜。目前在取得进展,但仍有工作要做。”拉加德表示。 另外,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表示,整体通货膨胀率将继续下降,预计到2023年中,欧元区整体通胀率可能会下降至6%以下,但现在还不能确定利率究竟会升至多高。欧洲央行理事会成员、比利时央行行长皮埃尔·温施表示,如果基础物价压力维持高位,市场押注基准利率峰值将达到4%可能是准确的。如果没有出现核心通胀正在下降的明确信号,就得继续行动。 欧洲央行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显示,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提议将欧洲央行关键利率上调50个基点,并传达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预计将进一步加息的信息,这一提议得到了广泛支持。连恩明确表示,欧洲央行打算在3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再加息50个基点,然后将评估随后的政策路径。事实上,政策利率需要进一步上调才能进入限制性区间,而且有必要将利率保持在足够限制性的水平,以确保通胀及时回到2%的中期目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欧洲央行后续的货币政策路径,欧洲央行内部已经出现了一些分歧。纪要显示,尽管与会者普遍认为需要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但对3月份会议意向的拟议沟通表达了保留意见。有人认为,政策利率正接近需要谨慎评估以确保货币政策不会过度收紧的水平。鉴于高度的不确定性,通胀前景可能迅速向两个方向变化。这就需要仔细评估新数据以及之前加息对价格的动态影响。尤其是考虑到欧洲央行的对称通胀目标,做得太多与做得太少引发的风险均需要考虑。 从目前的情况看,德国央行行长暨欧洲央行管委纳格尔更加倾向于在3月之后进一步大幅加息,而法国央行行长维勒鲁瓦·德加洛的态度则更为谨慎,后者认为欧洲央行现在应该在加息方面采取更加渐进的方式,最迟在9月结束加息行动。

查看详情 >

构建科学有效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2023-03-07 09:30:22

● 本报记者 彭扬 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公众信心、防范挤兑、处置金融风险、保障问题银行有序退出市场的重要制度安排。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付喜国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以金融稳定法为纲,将存款保险条例升格为存款保险法,在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企业破产法等修订中统筹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协调解决制约存款保险制度作用发挥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做好权责分配 “建议在金融稳定法中明确存款保险机构风险处置部门的定位,赋予其相应处置角色和处置措施。”付喜国表示,金融稳定法作为防范化解处置风险的基础性法律,应合理摆布处置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关系,做好权责分配。 他建议,将风险处置措施、配套措施和司法衔接等的实施主体由金融管理部门修改为处置部门,从而赋予存款保险机构与金融管理部门同样的处置手段;明确使用存款保险基金进行风险处置的,应当由存款保险机构担任接管组织或实施清算,从而赋予存款保险机构相应的处置角色,真正实现权责利对等。 付喜国建议,认真总结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经验教训,在存款保险条例既有规定的基础上,衔接好金融稳定法,制定出台存款保险法。 付喜国认为,应合理划分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与存款保险机构的关系,准确把握各部法律的定位,筑牢金融安全网三支柱;中国人民银行法可主要围绕中央银行职责展开,并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处置中,科学设计金融委、人民银行、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责,可由存款保险机构按照金融委、人民银行的决策开展具体操作。 此外,付喜国建议,在企业破产法中做好存款保险制度与司法破产之间的衔接。 引导资金向重点领域倾斜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系统必须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在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付喜国表示,辽宁金融部门将从全力实现信贷总量平稳增长、引导资金向重点领域倾斜、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方面抓好落实。 付喜国表示,将全力实现信贷总量平稳增长,推动经济增长实现新突破。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将通过强化日常监测,充分发挥国有大行稳盘压舱作用,持续开展“包片”“包行”督导等方式,督促辽宁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辽宁的资金支持力度。争取今年新增贷款不低于2200亿元、未来三年实际新增贷款不低于10000亿元。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确保实现信贷“开门红”。 付喜国表示,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将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研发创新、设备更新的信贷投放力度,力争相关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只增不减;要为农业、服务业提供适配性更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与数量,为“做大做强工业”“做活做优服务业”“做精做深农业”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防风险方面,付喜国表示,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将扎实开展地方法人银行流动性监测,综合运用风险警示、早期纠正等措施,为改革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查看详情 >

美国经济衰退渐行渐近?2年期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程度刷新1981年9月以来最严重水平

2023-03-07 09:30:22

2023年3月6日,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达4.89%,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3.98%,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值一度达0.91%,刷新1981年9月以来的高位。 *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都被视为美国经济衰退的先导信号之一。在过去50年里,每次收益率曲线反转发生的6个月至2年内,美国都会出现经济衰退。 通常来说,短期债券因为风险较低,其价格相对较高,收益率相对较低;反之,长期债券因为长期的不确定性更高,价格较低,收益率较高。 所谓收益率倒挂,指的是长期债券收益率低于短期债券收益率,这反映出市场担忧短期的风险更胜长期不确定性。换言之,市场担忧重大经济风险可能近在眼前。

查看详情 >

黄金4月交割价收盘持平,报每盎司1,854.60美元

2023-03-07 09:30:22

3月7日消息,投资者等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国会证词以寻找有关利率走向的暗示,黄金期货震荡收平,继续坚守在1850美元上方。 黄金4月交割价收盘持平,报每盎司1,854.60美元。上周五最活跃的合约公布了近2.1%的周涨幅,这是五周来首次出现周涨幅。5月银价下跌10美分,至每盎司21.135美元跌幅0.5%。 4月铂金下跌近0.1%至每盎司978.60美元;6月钯金下跌1.7%至每盎司1424.50美元。5月期铜上涨0.5%,至每磅4.0885美元。

查看详情 >

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4月期货上涨78美分,收于每桶80.46美元

2023-03-07 09:30:22

3月7日消息,投资者权衡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引发的能源需求前景,原油期货摆脱早盘跌幅集体收涨。 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4月期货上涨78美分,收于每桶80.46美元涨幅1%。道琼斯市场数据显示,近月合约价格盘中触及78.32美元的低点,收于1月26日以来的最高水平。ICE欧洲期货交易所5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35美分,至每桶86.18美元涨幅0.4%,创下三周以来的最高收盘价格。 纽约商交所4月汽油期货上涨1.65%至每加仑2.7965美元,4月取暖油期货下跌0.9%至每加仑2.8866美元。4月份天然气下跌14.5%至2.57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回吐了上周18%的大部分涨幅。

查看详情 >

道琼斯指数上涨40.08点,涨幅0.12%报33431.05点

2023-03-07 09:30:22

3月7日消息,投资者静待本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国会听证会,以及非农就业数据,同时美债收益率回升,美股全天震荡收盘涨跌互现,道指涨近40点,标普涨0.08%,纳指跌0.11%;社交媒体、太阳能、阿里概念股涨幅居前,固态电池、充电桩、锂电池板块表现疲软,中通快递涨3.07%,苹果涨1.89%,谷歌A涨1.62%,陆金所跌7.87%,万国数据跌5.24%,特斯拉跌2.05%,哔哩哔哩跌约4%,小鹏、百度跌约2%。 截止收盘,道琼斯指数上涨40.08点,涨幅0.12%报33431.05点;标普500指数上涨3.19点,涨幅0.08%报4048.83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3.27点,跌幅0.11%报11675.74点。

查看详情 >

国际投行调升人民币汇率全年预测

2023-03-06 09:30:22

尽管过去一个月人民币汇率回调逾2,000个基点,但在此期间外汇市场交易情绪相当平稳,未见投机资本趁机沽空人民币的迹象。国际机构普遍预计,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将令人民币汇率有望稳步升值。 有市场消息称,经历多次人民币汇率大幅双向波动的国际投资机构淡化人民币汇率「破7」影响,部分对冲基金反而在「7」附近建立人民币买涨头寸,因为他们认为美元指数反弹接近尾声。出口企业也加大逢高结汇力度,因为当前人民币汇率结汇价格足以令企业实现预期营收利润目标。 外管局: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从涉外收支的统计口径来看,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货物贸易涉外收支顺差387亿美元,环比增长9%,处于历史高位;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351亿美元,环比增长52%;银行结售汇顺差25亿美元,「综合考虑其他供求因素,境内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中国央行最近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在市场供求作用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曾三次「破7」,但很快又回到7下方。从历史长视角来看,人民币属于强势货币,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近20%,对一篮子货币升值了40%左右。 至于下一步汇率政策,央行报告称,将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注重预期引导,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2月初,多家国际投行调升年内人民币汇率预测。滙丰银行将202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预测从6.9调整至6.5,但报告也强调人民币并非处于单向升值路径。「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同步增长可能会令市场参与者在今年晚些时候重新评估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渣打银行预测三季度末及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分别在6.8和6.75。

查看详情 >

品牌工程指数 上周涨1.14%

2023-03-06 09:30:22

上周市场反弹,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简称“品牌工程指数”)上涨1.14%,报1895.93点。从成分股的表现看,中微公司、芒果超媒和青岛啤酒等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泸州老窖、贵州茅台、科大讯飞等不少成分股获北向资金净买入。展望后市,部分基金经理认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复苏,资产估值依然处于合理位置,看好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当前投资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发力方向和盈利能够兑现的领域。 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 上周品牌工程指数多只成分股二级市场表现强势。具体来看,中微公司以11.44%的涨幅排在涨幅榜首位,芒果超媒上涨9.95%居次,青岛啤酒、紫光股份、安集科技涨逾9%,公牛集团、金山办公、中国软件涨逾6%,白云山上涨5.11%,北方华创、长电科技、海康威视、美的集团和王府井涨逾4%。 上周北向资金净买入66.19亿元,同期品牌工程指数多只成分股获北向资金净买入。Wind数据显示,上周北向资金净买入泸州老窖6.01亿元,净买入贵州茅台、科大讯飞均超4亿元,净买入北方华创和五粮液分别达3.36亿元、2.34亿元。 看好A股投资机会 展望后市,运舟私募投资总监周应波表示,展望2023年的宏观环境,预计经济将逐步恢复动力,地产和消费的修复情况需持续观察。总体而言,往后几年是A股显著的上行周期,当前中国资产估值在全球资产中依然处于合理位置,看好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上海聚鸣投资董事长、投资总监刘晓龙表示,不论是地产交易方面的数据,还是家居、消费、餐饮等方面线下的数据,从微观层面看都已有所回升。在3月宏观数据和高频数据公布后,经济增速有望迎来有力回升。 对于投资方向,刘晓龙表示将继续配置经济复苏的各个层面。周应波则表示,当前投资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发力方向和盈利能够兑现的领域,提高选股要求。具体来说,周应波看好以下方向:供需格局改善且降本提效的企业;政策转向或大力支持的企业;低资金成本下能积极加杠杆扩张的企业;能够实现涨价的上游企业。

查看详情 >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2021008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