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玲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符合预期。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7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取得新突破、结构实现新优化,展现了较强的韧性。
外贸呈现三方面积极变化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外贸进出口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总体符合预期。”吕大良表示。
具体来看,上半年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三方面积极变化:一是外贸活力走强。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4万家,同比增长6.9%。二是外贸结构更优。从贸易方式看,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达到65.5%,贸易自主发展能力稳步增强。三是外贸动能汇聚。在外贸承压的态势下,我国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不断汇聚外贸新动能。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于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短期外需回暖动力不足,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未来,外贸领域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加码,包括面向外贸企业的阶段性税费减免,以包容性监管鼓励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创新,加快推进双边及多边贸易协定谈判进程,为外贸出口营造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很多地方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户“请进来”,明显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业内专家认为,在这一举措叠加各类稳外贸政策扶持下,国内民企出口修复较快,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务增长势头良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增长强劲,将有助于缓解海外订单不足对我国出口的拖累。
民企继续保持外贸主力军地位
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力量,上半年,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到52.7%,继续保持了外贸主力军的地位。
“上半年,民营企业数量和贸易规模稳中有增,稳大盘作用显著。”吕大良介绍称,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同比增长8.3%,达到45.9万家,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的85.1%。民营企业已成为外贸的“稳定器”,上半年,进出口值10.59万亿元,增长8.9%,拉动我国外贸增长4.4个百分点;在31个省(区、市)中,有25个省(区、市)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值保持了增长。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高质量出口贡献突出。数据显示,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24万亿元,增长5.4%,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比重提升5.7个百分点,达到44.7%。民营企业也是拉动我国外贸“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力,共出口3463亿元,增长64.6%,对同类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8%。
此外,民营企业民生和资源类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保供稳价作用凸显。数据显示,上半年,民营企业农产品进口值增长21.9%,高出我国同类产品进口增速5.7个百分点。金属矿砂、煤炭进口量分别增长33.9%和148.8%,分别高出同类产品进口增速25.6个、55.8个百分点。
“从规模、结构、质量各方面来讲,民营企业都为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作出了较大贡献。”吕大良表示,下一步,海关总署将精准服务、惠企纾困,持续激发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动能。
RCEP为我国企业带来红利和实惠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部生效,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吕大良介绍称,今年上半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合计进出口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RCEP为我国广大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和实惠。吕大良表示,一方面,区域产业链合作更加紧密。RCEP市场潜力逐渐释放,将有力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逐步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为企业拓展国际产业合作、经贸交流开辟新空间;另一方面,RCEP叠加我国和其他成员已经生效的双边自贸协定,也为企业更好享惠创造了良好条件,有效助力企业降低成本。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RCEP的全部生效,将进一步促进成员国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劲助力。吕大良表示,海关总署将聚焦RCEP涉及的海关检验检疫规则,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升级海关信息化作业系统,规范简化海关手续,持续优化通关流程,提升效率,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与此同时,继续加大RCEP政策法规的宣介力度,构建RCEP技贸措施精准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全面了解并用好RCEP的政策红利,助力企业进一步开拓RCEP市场。